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学习方式的变革的意义
(一)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可见,学习将成为人们实现自我的途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即学会发展)是新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要努力实现的培养目标。
(二)变革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原本是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热爱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每个人通过学习,认识事物,掌握本领,就能跨越时空去追溯远古、遐想未来,由此可体验到人生的自由境界,这是何等美妙而快乐的事情。
学习其实是学生的一项创新性活动。人类处于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行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新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一)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含义:一指一种学习方式;二指一种课程领域。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能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境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3.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作业”的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4.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和口头报告材料。
(二)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合作学习的特点
(1)互动性
由于合作学习把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的互动性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
(2)目标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
(3)平等性
合作学习是从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入手来建立新的师生地位观。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4)群体性
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合作学习认为,教学应当兼顾教学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特征,应当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但总体上还是群体性的。
(5)情境性
合作学习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有三种:竞争性的情境、个体性的情境、合作性的情境。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却是目前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同时,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还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了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6)激励性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3.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积极地相互协作;
(2)强调个人责任制;
(3)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三)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2.自主学习的特点
(1)能动性
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是相对于他主学习的受动性而言的。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基础之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有: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从这个角度上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的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在受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那种自决、自断的智慧。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2)独立性
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相对于传统学习的依赖性而言的。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传统学习则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上。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地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
(3)异步性
自主学习的异步性是相对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 而言的。传统学习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许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体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自主学习的异步性使不少学生脱颖而出,也使暂时落后的学生有机会得到教师较多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3.自主学习模式的具体运作方法
这里以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例加以表述。具体运作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集体合作学习。这是将班集体的所有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2)小组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介于班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之间,能同时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
(3)个别化学习。这是一种由个人设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让个人主动学习的方法。
(4)问题解决式学习。从问题出发,师生共同确定一个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的实质,查询、搜集各种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资源,借助这些资源,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或生成等探究活动,接下来再进行集体讨论,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5)讨论式学习。这是学生和学生之间或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
(6)角色转换式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转换角色,尝试从“教师”的角度钻研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讲课”,就一篇文章的写法、一道题的解法、一句话的读法进行讲解,或者互相给其他学生布置作业、制考试题、评定成绩,等等。由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教师不是教学的权威,而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7)情境化学习。创设情境,可以是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冲突性或探究性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更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理解它有什么特点,探索其原因,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
(8)实验操作式学习。指学生在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材料、文字材料实验操作中,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获得感性经验。
(9)求异式学习。在求异中学即是要求学生在求“变”、求“新”中学习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
(10)范例式学习。精选一些作文、习题的个别范例加以分类整理,供学生选择学习,使学生从个别现象认识一般规律。通过范例学习,学生可以不必经过教师讲述,就能从解题的示例中进行学习,教师只需着重辅导学习上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11)兴趣化学习。兴趣学习区别于强制学习,利用课外活动类CAI如计算机游戏、计算机艺术、局域网上学习等将文字的、图像的、数字的和声音的多种学习信息表现形式混合为一体,使学习更加有趣味、更加简便,也更为有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全面领会三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三种学习形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地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与被动学习是相对的;探究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它与接受学习是相对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群体的分工、协作为特征来进行学习,它与独立学习相对。
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首先,自主学习需要探究与合作。在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他经过独立探究来解决;当自己经过探究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当被求助者也不能解答该问题时,可能就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其次,探究学习也离不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个人从事探究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过程,集体从事的探究学习本身就是合作学习过程。最后,合作学习也需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各负其责,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学习问题,如果个体经过独立探究不足以解决问题,就要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究来解决,这又属于集体的探究学习。
四、正确把握学习方式的变革
首先,要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倡导新的学习方法,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其次,要正确处理学习方式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防止将“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新课程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但是长期的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学习,容易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从而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新课程正是致力于改变这种状态,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但曾经被忽略的东西凸显出来。因此,新课程是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学习方式,并加以极大地丰富。
最后,要灵活选择和运用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所有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需要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选择和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依据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条件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
本节重点内容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考生备考时可分别从它们各自的含义、特点和实施的方法三个方面来掌握。同时要理解三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真 题 1+1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A. 以人为本
B.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C. 以学生为中心
D. 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案】 B
【解析】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着力于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树立( )的理念。
A. 以人为本B. 创新精神
C. 以学生为本D. 课程标准
【答案】 C
【解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尊重( )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A. 教学内容B. 教师
C. 每个学生D. 每个人
【答案】 C
【解析】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简答题
1.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答案】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开放性;(2)探究性;(3)实践性。
案 例 评 析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地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将他们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地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作为教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评析】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这样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名师同步陪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
A. 小组合作研究B. 个人独立研究
C. 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D. 集体研究
【答案】 D
【解析】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和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2.()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A. 独立性B. 能动性
C. 目标性D. 开放性
【答案】 A
【解析】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能动性是自主学习的特点,目标性是合作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判断题
1.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答案】 ×
【解析】 自主学习的实质是独立地学习,它要求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但并不是要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所谓“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答案】 √
【解析】 略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接受学习。()
【答案】 ×
【解析】 接受学习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简答题
1.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案】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
2.自主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能动性;(2)独立性;(3)异步性。
3.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案】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2)实践体验阶段;(3)表达和交流阶段。
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论述题
1.试论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三种学习形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地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与被动学习是相对的;探究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它与接受学习是相对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群体的分工、协作为特征来进行学习,它与独立学习相对。
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首先,自主学习需要探究与合作。在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他经过独立探究来解决;当自己经过探究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当被求助者也不能解答该问题时,可能就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其次,探究学习也离不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个人从事探究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过程,集体从事的探究学习本身就是合作学习过程。最后,合作学习也需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各负其责,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学习问题,如果个体经过独立探究不足以解决问题,就要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究来解决,这又属于集体的探究学习。
2.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答案】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行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效果的检查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语文教学为例,应该这样理解“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
(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2)自主开放,让学生要探究
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确定探究内容。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虽然现在教师们基本上都比较注重合作探究,但通常合作小组都是按前后座位组成的,这种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时间久了就会使学生没有新鲜感,丧失了兴趣。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借鉴综合实践活动的做法,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自由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探究伙伴都有可能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3)授之以渔,让学生能探究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必要、有效地指导,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能让学生处于无组织状态,感到漫无目的、手足无措,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4)搭建平台,让学生乐于探究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或认真倾听学生的理解,或相互交流探究的结果,或激励独特的视角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朗诵比赛、佳作评说、表演课本剧等具体形式,不但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尽情享受探究的乐趣,而且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因学习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他们会更喜欢学习,使学习洋溢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