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六节排列、组合与概率初步的教学
  一、排列与组合的教学教法
  (一)排列与组合的教学要求
  通过实例,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排列与组合的教学策略
  1.联系生活
  从实际生活中的排列问题引入,例如排队问题、数字问题和彩票问题等,让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入排列的概念,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教学效果。
  2.区别概念
  注意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排列和排列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3.温故知新
  要注意与旧有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旧知识引导出新的知识。
  4.合理推导
  排列组合问题可以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的推导。课本上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先推导、再推广到一般形式,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5.分类讲解
  教学时选择例题要进行分类,题目难度要有层次。在例题讲解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排列应用题的类型和解题的基本思路,最好和学生一块总结。
  6.培养分析
  在教学排列组合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中简要的文字说明。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降低这方面的要求。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
  二、概率的教学教法
  (一)概率教学要求
  学生将在必修课程学习概率的基础上,学习某些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及其均值、方差等内容,初步学会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思想描述和分析某些随机现象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概率模型的作用及运用概率思考问题的特点,初步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分析问题的意识。
  (二)概率教学内容
  1.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认识分布列对于表示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2.通过实例(如彩票抽奖),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例如:高三(1)班的联欢会上设计了一项游戏。在一个口袋中装有10个红球,20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游戏者一次从中摸出5个球,摸到4个红球的就中一等奖。求获一等奖的概率。
  分析:从30个球中摸出5个球的组合数为:C530=142506;那么,
  P(一等奖)= C410C5-430-10/C530=4200/142506≈0.029.
  如果令X表示摸出红球的个数,则X服从N=30,M=5,n=10,m=4的超几何分布,那么
  P(X=m)= CmnCM-mN-n/CMN.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随机掷100次硬币正好出现50次正面”的概率为多少?
  分析:将一枚均匀硬币随机掷100次,相当于重复做了100次试验,每次有两个可能的结果(出现正面,不出现正面),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
  如果令X为硬币正面出现的次数,则X服从n=100,p=12的二项分布,那么P(X=k)=Ck100(12)k(1-12)100-k=Ck100(12)100.
  由此可以得到:“随机掷100次硬币正好出现50次正面”的概率为P(X=50)=C50100(12)100≈0.08.
  学生在学习概率时会有一种误解,认为既然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那么掷100次硬币出现50次正面是必然的,或者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应该很大。但计算表明这概率只有8%左右。
  4.通过实例,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据气象预报,某地区下个月有小洪水的概率为0.25,有大洪水的概率为0.01.设工地上有一台大型设备,为保护设备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1:运走设备,此时需花费3800元.
  方案2:建一保护围墙,需花费2000元.但围墙无法防止大洪水,当大洪水来临,设备受损,损失费为60000元.
  方案3:不采取措施,希望不发生洪水.此时大洪水来临损失60000元,小洪水来临损失10000元.
  试比较哪一种方案好.
  5.通过实际问题,借助直观(如实际问题的直方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三)概率的教学方法
  1.研究一个随机现象,就是要了解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和每一个结果出现的概率,分布列正是描述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规律,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是两个应用广泛的概率模型,要求通过实例引入这两个概率模型,不追求形式化的描述。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处理数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运用一些常见的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附:经典教案
  “不等式”复习与小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2.熟悉不等式的性质,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范围问题”,会用作差法比较大小;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熟悉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
  4.会作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会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5.明确均值不等式及其成立条件,会灵活应用均值不等式证明或求解最值。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难点:利用不等式加法法则及乘法法则解题,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复习与运用。
  2.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本章基本结构
  二、知识梳理
  (一)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1.应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bb<a
  (2)传递性:a>b,b>ca>c
  (3)加法法则:a>ba+c>b+c;a>b,c>da+c>b+d
  (4)乘法法则:a>b,c>0ac>bc;a>b,c<0ac<bc;a>b>0,c>d>0ac>bd
  (5)倒数法则:a>b,ab>01a<1b
  (6)乘方法则:a>b>0an>bn(n∈N*且n>1)
  (7)开方法则:a>b>0na>nb(n∈N*且n>1)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作差法
  3.应用不等式性质证明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的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且x1≤x2,Δ=b2-4ac,则不等式的解集的各种情况如下表:(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86页的表格)
  Δ>0Δ=0Δ<0二次函数
  y=ax2+bx+c
  (a>0)的图像y=ax2+bx+c
  y=ax2+bx+c
  y=ax2+bx+c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根有两相异实根
  x1,x2(x1<x2)有两相等实根
  x1=x2=-b2a无实根ax2+bx+c>0
  (a>0)的解集xx<x1或x>x2xx≠-b2aRax2+bx+c<0
  (a>0)的解集{x|x1<x<x2}(三)线性规划
  1.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由于在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x,y),把它的坐标(x,y)代入Ax+By+C,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0,y0),从Ax0+By0+C的正负即可判断Ax+By+C>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0时,常取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3.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1)线性约束条件:在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变量x、y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故又称线性约束条件。
  (2)线性目标函数:关于x、y的一次式z=2x+y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叫线性目标函数。
  (3)线性规划问题: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4)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4.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的步骤
  (1)寻找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2)由各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作出可行域;
  (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四)基本不等式ab≤a+b2
  1.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基本不等式ab≤a+b2的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
  3.几个重要不等式
  (1)若a∈R,则|a|≥0,a2≥0
  (2)若a、b∈R,则a2+b2≥2ab(或a2+b2≥2|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3)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ab≤a+b2 (当仅当a=b时,取等号)
  最值定理:若x,y∈R,x+y=s,xy=p,则:
  如果p是定值, 那么当x=y时,s的值最小;如果s是定值, 那么当x=y时,p的值最大.
  注意:
  ①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如果没有满足前提,则应根据题目创设情境;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公式;
  ② “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可用来求最值;
  ③均值不等式具有放缩功能,如果有多处用到,请注意每处取等的条件是否一致。
  三、典型例题
  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例1某电脑用户计划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0元、70元的单片软件和盒装磁盘,根据需要,软件至少买3片,磁盘至少买2盒,写出满足上述不等关系的不等式.
  2.比较大小
  例2(1)(3-2)(6-1)2;(2)(x2+1)2x4+x2+1;
  (3)15-216-5;(4)当a>b>0时,log12alog12b。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取值范围
  例3已知函数f(x)=ax2+c,满足-4≤f(1)≤1,-1≤f(2)≤5,那么f(3)的取值范围是.
  思维拓展:已知-1≤a+b≤5,-1≤a-b≤3,求3a-2b的取值范围.
  4.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4解不等式:(1)2x2+7x+4>0;(2)-x2+8x-3>0.
  5.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平面区域
  例5画出不等式组x+y-6≥0,
  x-y≥0,
  y≤3,
  x<5表示的平面区域.
  6.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例6已知x、y满足不等式x+2y≥2,
  2x+y≥1,
  x≥0,y≥0,求z=3x+y的最小值.
  7.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
  例7求证(a2+b2)(c2+d2)≥(ac+bd)2.
  8.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8若x>0,y>0且2x+8y=1,求xy的最小值.
  思维拓展:求f(x)=4x+9x-5(x>5)的最小值.
  四、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五、板书设计(略)
  六、课后记
  本节的考点为排列与组合的教学策略以及概率的教学教法,考查考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思想的能力。
  真 题 1+1
  一、简答题
  1.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答案】 (1)引导、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2)创设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手脑并用,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4)辅导自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2.简述如何进行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
  【答案】 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其次,处理代数问题;最后,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帮助学生不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简述排列与组合的教学策略。
  【答案】 (1)联系生活。从实际生活中的排列问题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区别概念。注意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温故知新。要注意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旧知识引导出新知识。
  (4)合理推导。排列组合问题可以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的推导。
  (5)分类讲解。教学时选择例题要进行分类,题目难度要有层次。
  (6)培养分析。在教学排列组合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中简要的文字说明。
  案 例 评 析
  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为内容撰写一份说课稿。
  【评析】 说课稿与教案不同。说课稿是教学片段的文字呈现,一般会有几个部分如: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答题时可按照这几部分分段论述,明确表明观点、逻辑清晰、证据恰当、有理有据。
  名师同步陪练
  一、填空题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答案】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数学素养
  2.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和。
  【答案】 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二、简答题
  怎样理解数学的严谨性?在教学中如何贯彻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严谨性是数学科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结论的表述必须精练、准确。而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求步步有根据,处处符合逻辑理论的要求。在数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求有严格的系统性,要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既严格又周密。
  贯彻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必须注意到数学理论的严谨性具有相对性,在它达到当前高度严谨以前,也有一个相对来说不那么严谨的过程;对于数学严谨性的要求,中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其次,可以通过下列要求来贯彻这一个教学原则:教师必须明确各部分内容在严谨性上的要求程度;要求学生语言精确;要求学生思考缜密;要求学生言必有据;要求学生思路清晰。
  三、论述题
  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答案】 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思想,也是数学方法。同一数学成就,当用它去解决别的问题时,就称之为方法,当评价它在数学体系中的自身价值和意义时,称之为思想。与数学知识、数学命题相比较,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之中,是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使用,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各种方式及策略等。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通常有两种基本途径:第一,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归纳、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第二,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用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该以渗透为主要特征;第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该注重长期性和反复性。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