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及一般格局
一、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一)选题
1.选题的含义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1)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2)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教法”等。
2.选题的最佳考虑
课题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3)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4)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题目。
(5)选择自己能写出新意的题目。
3.选择课题的失当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选题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
(2)选题太难,则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
(3)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二)积累素材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两类:
1.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报纸杂志、工具书中去查找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2.依靠平时研究成果的积累
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看多读,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
(2)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
(3)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
(三)拟定写作提纲
在提纲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
2.安排分论点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即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
进行了上述工作之后,要形成具体的写作提纲。常用的提纲类型有以下两种。
第一,列项式提纲。粗线条地搭起全文的框架。用简洁、概括的词组、句子、材料序号,把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一一排开,制成一个草图。
第二,陈述式提纲。用不加修饰的陈述句,把分论点和材料分段、分层地表示出来。谁在前,谁在后,怎样衔接都考虑得十分严密。
写出提纲以后,要以审视的目光去复检,力求结构和谐。重要的部分要给以显要的位置,占的篇幅大些;次要的材料要适用得当,占的篇幅小些。
(四)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这时就需要集中精力展开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论点要鲜明、突出,能使读者很快领悟,但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
2.表述论据要详略得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对非主要材料要表述的概括些。
3.论证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证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有了论点和论据以后,并不是把它们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就成为文章了。作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常用的逻辑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这些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交织运用。
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不要以偏概全,要分析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得出结论。第二,不能省略必要的推理过程,要一环扣一环地阐述,但也要详略得当。第三,不要循环论证,说车轱辘话。
(五)修改润色
论文的初稿写出来以后,还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三番五次的修改,提高论文的质量。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重审论点,表述得是否正确、清楚
看文章中的论点表述得怎么样,写出来的和设想的是否相同,读者读了以后,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
2.核实论据是否正确、充分
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看观点与材料是否相符,论据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用的是否恰当、准确、有力。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
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
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文章的结构作合理的调整。对于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需要进行具体的修改。
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练
论点、材料、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使语言不啰嗦、不凌乱,修改时就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字通顺、流畅、准确。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格局
(一)题目
题目是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分析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
(二)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3000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三)绪论(引论、引言、前言、序言)
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这部分占比例要小,起简介作用。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一看到绪论,就明白本文的基本价值。
(四)本论(正文)
这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证明作者所提出的论题。这里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写这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内容多,可加小标题、也可使用由大到小的不同序码。
(五)结论
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审视整个课题的答案。写结论时,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
(六)参考文献
在文章的最后注明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引用别人原话或原文时还需注明出处,以便查找。这样做反映作者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表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程度,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