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单选题、
下列推断与作者本意相悖的是( )。
A 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
B 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性,这个几何图形就具有对称性
C 正方形的对称性比圆的高
D 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
【答案】C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例如,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它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180°270°和360°时(考虑对几何图形的影响时,转360°和转0°或不转是等价的)才保持不变。”,可见正方形的对称性比圆的低。因此C项理解错误,正确答案是C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的记载和实物
46:单选题、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 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B 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C 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 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答案】A
【解析】文章的第一段用孔子读《易》的故事引出关于“韦"字字义的辨析,既引出文章论述的主题,因此它并不是文章观点的论证。因此正确答案为A
47: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 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 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 “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答案】C
【解析】划线部分在第二段第一句话。要解释这句话,必须到其后去找信息,后边都是对这句话的解释。第二段的第二句话“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可知C选项里的后半部分是正确的;最后一段话说“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的记载和实物”,可知C选项里的前半部分也是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
【纠错】A项”可能错误“不符合文章意思,作者对其解释是错误的观点很肯定
48: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 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外,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 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简册则用麻绳
D 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答案】D
【解析】第二段“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可知D选项中的纵、横正与文中的相反,因此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