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行测》真题

69:单选、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 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C 《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1299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 《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答案】B

【解析】由文章第一段第5行“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可知,B项中的“相去很远”,与原文不符,故本题答案为B项

【纠错】A项表述虽然不严谨,但其中“大致相同”是一种可能性表述,可理解空间很大,相较于B项,B项错误较明显,故排除A;C项,由文章第一段最后“《离骚》却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杯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和第二段倒数第2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可知,C项表述正确,故排除;D项,由文章第二段第4-6行内容可知,D项表述正确,故排除

70:单选、

根据本文,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    )。

A 懊丧

B 惋惜

C 埋怨

D 绝望

【答案】D

【解析】由文章第二段第6-8行“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可知,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绝望,D项表述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项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71:单选、

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在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须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整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去,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车去学校,于2点4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的步行速度的()倍。

A 5

B 6

C 7

D 8

【答案】D

【解析】车在开出后20分钟接到劳模,行驶的路程占单程的比例为 = ,则劳模步行的路程占单程的 ,步行时间为80分钟。若汽车行驶 的路程则只需要10分钟,又因为,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所以汽车的速度:劳模的速度=80:10=8:1。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技巧】比例法

72:单选、

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时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时到。如果希望中午12时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    )

A 11千米/时

B 12千米/时

C 12.5千米/时

D 13.5千米/时

【答案】B

【解析】解法一:假设路程长度为S,则有 ,解得S=60,因此,速度为15千米/时的时候,所需时间为4小时,说明早上7点出发,如果中午12点到,则速度应为60/5=12千米/时。所以选择B选项。解法二:题目给定的两个速度之比为10:15=2:3,路程相等,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时间比为3:2,一段时间为3份,另一个为2份,相差1份,由于下午1点和上午11点差了2小时,所以时间1份为2小时,一段为6小时,另一段为4小时,从而早上7点出发,12点为5小时,因此,与下午1点到相比,时间比5:6,速度之比应6:5=12:10,因此,速度应为12千米/时。

【技巧】比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