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内容节选】
  模块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包括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能力,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及概括能力,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具体的考查形式上,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说明:“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在2010年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第一部分出现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上,题量与往年一样依然是40道,约占整套试卷题量的29%,其中逻辑填空(即往年的选词填空)和阅读理解各占一半。总的来说,该部分的试题是根据从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的,这样安排比较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同时也能检验考生从整体上把握答题时间的能力。建议考生在逻辑填空部分严格控制时间,一般每题的作答时间以30秒为宜;阅读理解部分由于阅读量较大,可适当延长作答时间,保持在45秒左右即可。对于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应快速找出答案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切忌在个别试题上纠结过长时间,以免影响后面的作答。
  纵观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部分的难度在逐年增加,不论从词语的辨析角度,还是试题的阅读量上,都较前几年有一定的增加。所以,面对2011年的考试,考生应及早做好准备,通过平时的练习来训练自己的语感及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从具体的题型角度来看,逻辑填空部分更加侧重对成语的考查力度,近三年的试题中成语几乎都占到了逻辑填空的一半左右,考生在复习时应对此加以重视。相较于实词、虚词来说,一些常见成语、易错成语比较容易掌握。而在阅读理解部分,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也是历年考查的热点,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同时,语句表达作为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的题型,考生要加以重视,此部分主要包括病句辨析、歧义句辨析和字音字形及标点符号的辨析。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一方面将近些年的国考题目系统地进行梳理,对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做到了然于胸;另一方面要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各模块及各学科综合起来系统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新大纲考点提示
  2011年新大纲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在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第一,对报考者的能力要求的表述基本与往年一致,仍然考查“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第二,大纲中首次列出了考试的常见题型: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这一变化有利于报考者明确考试范围,突出备考重点。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点题型一直是逻辑填空和阅读理解,仅在2002和2003两年考查过文章阅读,而今年首次将语句表达列入了考查范围,报考者对此要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在教材中也列出了语句表达的相关知识点,供报考者复习时参考。同时,大纲将我们平常所称的“选词填空”题明确为“逻辑填空”,其实际考查的仍为对语义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没有变化。此外,阅读理解仍将重点考查片段阅读的几种传统题型,难度不会有较大变化。
  综上,2011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型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语句表达的知识点将成为新的考查点;该部分总体题量在40题左右,题目难度将保持稳定。
  第一章  阅读理解
  命题分析及题型综述
  阅读理解类题目“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应试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题干含义的基础上作答。纵观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试题,阅读理解类题目的题量一直保持在20道,占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的50%,而且其难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题干的阅读量不断加大,对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强等方面。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与综合分析能力,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出准确、恰当的答案。
  从命题角度分析,阅读理解部分的考查角度很多,主要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细节判断题、词句理解题、衔接排序题及其他类型的试题。与逻辑填空部分只考查个别词汇的准确运用不同,阅读理解部分重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理解”体现在意图推断题、细节判断题、词句理解题等几种题型上,主要包括对题干的理解,对备选项的理解,对出题者命题思路的理解,对所选择答案的理解等各个方面。“表达”体现在主旨概括题、衔接排序题及标题结语题等几种题型上,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能够准确地概括出语段主旨含义,根据句子主题对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或者能够根据给定语段填入适合的标题或结语,等等。
  为便于考生更加系统、全面地备考阅读理解这一部分,编者对2006年以来的阅读理解题型进行了汇总分析,详见下表:
  最近五年阅读理解题型题量统计表
  题型年份主旨概括意图推断细节判断词句理解衔接排序标题填入
  2010年4道10道2道1道3道
  2009年9道9道1道1道
  2008年12道5道2道1道
  2007年13道3道1道2道1道
  2006年(一类)11道9道8道1道1道
  2006年(二类)13道3道7道2道
  通过最近五年的题型题量分析,不难看出命题人对于以上六种题型有所青睐,其中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和衔接排序题为必考题型。此外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对细节判断题均有考查,因此以上四种题型应该是各位考生复习的重中之重。其他两种题型为选考题型,词句理解题通常是隔年命题考查。标题填入题出现得较早,并且五年内仅出现一次,难度不高,考生可以自行把握。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先看问题,确定题型
  由于阅读理解题干部分的阅读量较大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考生若先读题干往往会出现读了一遍却没读懂的情形。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答题,考生可以先看所问的问题,确定了答题方向,再带着问题去题干中寻找答案,做到有的放矢,快速作答。
  2.判断选项本身正误
  一般来说,四个备选项内容不会相差无几,考生可运用排除法先排除错误选项,缩小正确选项的选择范围。错误选项特征:表述过于绝对化;与原文中某句话表述相同,比较片面;表述与题干内容不相干或明显相左。正确选项特征:本身表述无漏洞,且有一定的思想性;表述比较相对,出现“应该”“仍然”“需要”“可能”等关键词;是题干内容的同义替换。
  3.敢于质疑,换位思考
  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所谓的“正确答案”,更要敢于质疑,多思考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揣摩命题者的出题意图,久而久之,自己也可以有所提升。在练习和考试过程中,考生也可以将自己置于命题者的位置,从命题者的角度来分析试题,这样往往也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4.不要犹豫,果断选择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目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不存在“不会”的问题。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考生经常是在排除了一两个错误选项之后在其他选项之间犹豫不决,觉得哪个都像是正确答案,久久不能作出选择。这时,考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选取自己最初选定的一个,这样即使选错了,也比犹豫纠结要好,因为这至少为后面试题的回答赢得了时间。
  5.各类题型解题必备法则
  作答主旨概括题时,可以在选项中直接寻找同义替换的句子;作答意图推断题时,选项完全是原文内容的通常不选;作答细节判断题时,可直接将选项与原文对比;作答词句理解题时,可根据语境综合判断;代词指代题要牢记就近原则;作答衔接排序题时,可以先利用关联词将相邻句子连接起来,再判断首尾句。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