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行测》真题

69:单选题、

如图所示:A、B、C分别是面积为60、170、150的三张不同形状的卡片,它们部分重叠放在一起盖在桌面上,总共盖住的面积为280,且A与B、B与C、C与A重叠部分的面积分别是22、60、35。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

A 15

B 16

C 17

D 18

【答案】C

【解析】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x,利用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可得:280=60+170+150-22-60-35+x,解得x=17(或者看尾数为7)。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

【技巧】公式法、尾数法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70:单选题、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等病理性免疫反应。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超敏反应的是(    )。

A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绳索

B 某药物虽然对治疗胃肠疾病十分有效,但也有部分患者服后出现口干、心悸等反应

C 某甲因长期使用激素,停药后全身出现“虚胖”现象

D 某患者在进行青霉素皮试后,出现了淋巴结肿大的现象

【答案】A

【解析】超敏反应属于“病理性免疫反应”,A项属于心理阴影,因此不属于超敏反应。B项中“口干、心悸等反应”、C项中的“虚胖”和D项中的“淋巴结肿大”均属于病理性反应。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71:单选题、

反映论,是指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认识论原则,亦即思想是反映存在的理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反映论的是(    )。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C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D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

【答案】A

【解析】反映论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A项“存在就是被感知”意思是不被感知就不存在,明显不符合反映论的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72:单选题、

和谐经济学,是指以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这一系统的功能——生产力为目的,看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发展和谐经济行为的是(    )。

A 某国家级贫困县决定建矿开采一种稀有金属。其理由是:虽然必须砍掉200多亩树林,一个山涧小水库也要废掉,并因此影响1000多人饮水和2000多亩土地灌溉。但该矿建成后,对发展该县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B 某企业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客户定单,连续五天要求工人每天加班5至6个小时,工人虽然很疲劳但对加班费还是满意的

C 某市大小采金矿有100多个,虽然大多企业设备老化、选矿技术落后,但是该市还是决定继续发展金矿业,因为该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金矿

D 某市在审查外资投资时发现,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设备陈旧、能耗高,废水处理系统也很落后,于是断然决定停止引进该企业

【答案】D

【解析】文段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A项明显不符合定义,没有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故排除。B项中工人很疲劳也没有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也排除。C项中,该市的行为与和谐经济学的要求相悖。D项设备陈旧、能耗高就停止引进,符合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