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单选题、
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其突出特点是本人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决定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教唆犯的是:
A 林某在一次闲聊中,对刘某说自己特想杀掉丁某。于是,刘某就出面雇用马某将丁某杀害
B 郑某生病,请卢某为其“镇鬼”。卢某胡言说是某坟地有问题。于是郑某在卢某的指点下将一个铁棒钉在坟上,后被坟主拔掉。后来郑某又生病,怀疑又是那个坟在作怪,便决定杀死坟主,为自己消灾。于是郑某将坟主骗至坟边,用菜刀将其杀死
C 在计算机课上,谈到学校的计算机安全系统,老师随意对学生说,这个设计非常完美,如果谁能进入这个安全系统,厂商会有奖金。结果一个15岁的孩子真的进入了这个安全系统,并迫使它瘫痪
D 王某指使自己的儿子(14岁)和邻居家孩子豆豆(15岁)偷盗电线及其他输电设备,然后转卖。被人发现后,王某全然不理,继续让儿子和豆豆偷盗电线,致使线路短路,造成多个村庄停电,并使输电线路处于危险状态
【答案】D
【解析】本题的要件包括(1)本人不亲自实施犯罪(2)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决定实施犯罪。A选项中林某对刘某只是闲聊,并没有教唆刘某杀掉丁某;刘某是雇凶杀人,也不属于教唆犯,不符合要件(2),排除;B选项中郑某杀人的犯意不是在卢某的教唆下产生的,不符合要件(2),排除;C选项中并没有出现犯罪行为,排除;D选项中王某指使自己的儿子(14岁)和邻居家孩子豆豆(15岁)盗窃,符合教唆犯的所有要件,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6:单选题、
春秋决狱:是指在汉代审判案件的过程中,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以下符合该定义的是:
A 张汤在审理某个杀人案时,以《道德经》为依据判犯人无罪
B 赵禹在审理盗窃案时,为加强刑罚威慑力,没有引用汉律,而直接用《孟子》中的某语作断案依据
C 董仲舒在审理子杀父未遂案时,因汉律没有规定未遂一项,他引用《春秋》一书作出判断
D 郅都运用《中庸》中的理论来治理雁门邑,获得极大成功
【答案】C
【解析】本题的要件包括(1)汉代审判案件(2)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3)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A选项、B选项中均存在汉代法律,不符合要件(2),排除; C选项中因汉律没有规定未遂一项,董仲舒引用《春秋》一书作出判断,符合所有要件,为正确选项;D选项中并不存在“汉代的案件”,不符合要件(1),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27:单选题、
情感激励法:是通过良好的情感关系,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激励方法。下列属于情感激励效果的一项是:
A 一名员工被怀疑私自收取顾客好处费而被责令待岗反省,他很伤心
B 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得到领导赞许,产生了继续坚持下去的情绪
C 一名员工由于在大会上指责经理,被人讽刺、打击、报复,感到很无奈
D 经理办公室决定,以后不允许职工在公司内谈论家常事
【答案】B
【解析】本题的要件包括(1)通过良好的情感关系(2)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3)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A选项中被怀疑,不符合要件(1),排除;B选项中领导的赞许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而坚持下去,正确;C选项中讽刺、打击、报复等都不是良好的情感关系,不符合要件(1),排除;D选项中不允许谈论家常事,也不是通过良好的情感关系,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8:单选题、
假想防卫:是指客观上不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行为人主观上误认为正在发生不法侵害,而对想像的“侵害人”实施了正当防卫。下列不属于假想防卫的是:
A 某人隐约发现有人躲在窗下,以为是小偷来偷东西,用棍子将其打伤,结果发现是小孩在捉迷藏
B 某乙在街上行走时发现前面一个正是公安局通缉的贪污犯,随即上前将其捉住,结果发现认错人了
C 村民李某因连续被盗十分恼火,一天晚上,他发现有人悄悄走进其院子,顺手便打,却发现原来是儿子回来晚了
D 某甲深夜驾车撞伤了一个人,结果发现是自己的中学同学,深感内疚,向其道歉,却被闻讯赶来的人暴打一顿
【答案】B
【解析】本题的要件包括(1)客观上不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主观上误认为正在发生不法侵害(3)对想像的“侵害人”实施了正当防卫。A选项中“以为”“结果发现是小孩在捉迷藏”,符合所有要件,排除; B选项中发现前面一个正是公安局通缉的贪污犯,并不是误认为正在发生不法侵害,不符合要件(2),为正确选项;C选项中以为有人进院子偷窃,符合要件,排除;D选项符合所有要件,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