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单选、
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样的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知”中“知”是“认知”的意思
B 文章主旨在于评论徐文长的“怪”
C 在“他知”中,徐文长的字排第一
D “自知”与“他知”不同,并不奇怪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文段第一句说“自知”与“他知”不同,古已有之,即并不奇怪,故选D
【纠错】A选项关于“知”的具体概念从文章中不能直接认定为“认知”;B选项文章的主旨是在谈论“自知”“他知”是不同的;C选项在“他知”中徐文长的画排第一
50:单选、
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但是,每一种思想却不一定导致一定的行动。古人云“三思而后行”,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不一定都是行动的信号。人们越是充分运用语言工具自由的交流思想,越是能达于正确的认识以支配较为理智的行动。因此,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其结果必然是,假如压力有足够大,人们则消极被动;假如压力小了,人们就任意乱动。作者通过以上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 有思想就会产生行动
B 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
C 限制言论可以限制行动
D 行动产生于思想
【答案】B
【解析】文段中“因此”后面的语句是文段中的结论性语句,即“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由此可以得知,如果限制思想,那么将会限制深思熟虑的行动,即限制了思考。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纠错】A选项表述错误,与原文正好相反。D选项针对第一句背景铺垫,不是文段的重点。C选项表述有误,限制思想,会限制“深思熟虑的行动”,C选项扩大范围
51:单选、
在中国,所有公民都在宪法的保护之下,相反,在穷人得不到充分保护的资源语境下奢谈“保护富人”是相当危险而诡异的──它很可能对“贫富关系”造成舆情上的断裂与伤害。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市场经济舞台上,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富人”群体的逐利本性与穷人的挣扎生存相比,似乎更值得我们警惕。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观点是( )。
A 奢谈保护富人是不对的
B 保护穷人利益是根本
C 要遏制为富不仁的现象
D 要在公平的前提下讨论贫富问题
【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所有公民都受到宪法保护,紧跟着说“如果穷人还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就谈保护富人的危害”,破折号后是列举危害。故A项正确
52:单选、
公共领域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科学的问题、统计数字的问题,而是要主观认知的问题、意见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在社会领域,民众的主观感觉才是最主要的客观事实。因此,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看似准确的数字,其实并不像官员、专家们想象的那样重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感觉自己的税负沉重,那么,该国的税负就是沉重的,不论专家们计算出来的宏观税负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多低。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
A 有时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需要我们远离数据分析
B 一国税负的沉重与否取决于该国公民对税负的主观感受
C 我们对一些公共领域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
D 解决公共领域的问题时参考民众的感觉比数据更重要
【答案】D
【解析】根据“民众的主观感觉才是最主要的客观事实”,“因此,……看似准确的数字,其实并不像官员、专家们想象的那么重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感觉自己的税负沉重,那么,该国的税负就是沉重的……”这些语句都在说明民众的主观感觉的重要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纠错】A项过于绝对;B项只是文段所列举的一个例子;C项是扩大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