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单选题、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因而以平和的音乐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但是却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这使我们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我们受人侵略,受人欺侮,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灵魂里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我们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盲动而无秩序)、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斗争)。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中国精神应该往哪里去?对“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秘密,创造了中华民族平和的心境,我们用它来爱护现实、美化现实
B 这一秘密的发现,并不能使我们摆脱贫弱的处境
C 这一秘密的发现并不能使我们保护住“文化的美丽精神”
D 这一秘密,构成了我们的国魂、生命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
【答案】D
【解析】由“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因而以平和的音乐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但是却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这使我们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这两句话中可知,A、B项正确。由原文“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我们受人侵略,受人欺侮,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可知C选项表述正确。文段的最后一句话说“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意思是音乐是我们的国魂,是构成生命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主语是音乐,而不是“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D项偷换主语。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38:单选题、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极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龙附凤,所以欲理还乱。作者对“粉丝”一词的翻译极为赞赏,不属于其中理由的一项是( )。
A 音译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
B 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
C 能表现出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
D 能表现出积少成多、欲理还乱的情味
【答案】A
【解析】原文中说“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中的“瘦身”是指“fanatic”缩写为“fan”,而不是指将“fan”翻译成“粉丝”,A选项不是作者赞赏翻译的理由。B、C、D三项均直接对应原文,均属于作者对“粉丝”一词的翻译赞赏的理由。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39:单选题、
“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以下不属于“和合”思想在中国历代对外交往上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B 历代王朝在建立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
C 鼎盛时期的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
D 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
【答案】D
【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和合”思想强调的是包容与和睦,四个选项都对应原文中的某一句话,而提问方式问的是“和合”思想在对外交往中的表现。其中,A选项中的“开放和包容”;B选项中的“止戈息武”和“协和万邦”;C选项中的“睦邻友好”都能够体现“和合”的思想;D选项中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没有体现出对外的交往,也没有体现出和睦之意。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文段问的是下不属于“和合”思想在中国历代对外交往上的表现的一项是,而不是问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所以考生同学要注意题目后的问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排除选项B。
40:单选题、
发挥创造性,离不开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注重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提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它要求对公认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和批评态度,富于挑战性地对待传统和习惯的思维模式。正如李四光所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求异思维( )。
A 是富有怀疑和批评态度的思维模式
B 是对已知的矛盾进行提示
C 是李四光所用过的思维方式
D 是一种传统习惯思维方式
【答案】A
【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所谓求异思维……”下面的语义就是在解释求异思维的概念。阅读文章可以知道A选项表述正确,是原文的同义替换。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纠错】B选项表述错误,文章说的很明确提示的是“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而不是“已知的矛盾”。C选项针对李四光表述,在文段中只是引用了李四光的话作为支撑作者观点的材料,并不是文段的重点。D选项的表述与文意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