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宪法
一、宪法是什么
(一)宪法的形式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例1】 宪法的特征有()。
A. 宪法规定国家根本问题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宪法的制定需要通过特定的程序D. 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内容、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不同上。
(二)宪法的实质特征
1.宪法的起源
(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起源于1215年英国《大宪章》(也称《自由大宪章》)。
(2)1787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即美国宪法。
(3)1791年法国制定了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其以《人权宣言》为序言。
【例2】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
A. 《自由大宪章》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D. 《独立宣言》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题干问的是法国宪法序言,《自由大宪章》《权利法案》是英国颁布的,《独立宣言》是美国颁布的,故排除A、B、D。
2.宪法的实质
宪法最初为限制皇权而产生,因皇权不受限制易侵犯公民权利,由此可见看出宪法的实质是为保障公民权利而限制国家权力。
【例3】 宪政的基本精神是()。
A. 建立有限政府B.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C.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D. 宪法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此题让很多考生不知所措,似乎每个选项都有道理,但题干问的是基本精神,答案应为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建立有限政府是限制国家权力的另一种表述,故选A。
二、国家机构
公民权利相比国家权力更为重要,因此宪法往往先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后规定国家机构。但从公务员考试角度来看,国家机构远比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重要,因此,本书先讲述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构成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与检察院)和军事机关构成。
【例4】 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 全国人大常委会B. 市教育局
C. 省政协D. 县人民检察院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省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并非国家机关,县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只有市教育局为行政机关。故选B。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为5年。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全国人大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有无制定宪法的权力,学界尚有争议,但考生须记住宪法中并未规定全国人大有制定宪法的权力。
【例5】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可以提出修改宪法有效议案的主体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
C. 1/10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有权提出法律议案,但无权提出修宪议案,故B、D错误;C选项错在把1/5说成了1/10。故本题选A。
(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
所谓基本法律,是以宪法为根据的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最重要的法律,比如刑法、民法、诉讼法等。
(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选举。
【注意】 我国总理的产生,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再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
(4)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例6】 重庆直辖市的设置是由下列哪个机构通过的?()
A. 国务院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国家主席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属于全国人大的职权,故选C。
(5)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有权监督由其产生的国家机关的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必须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必须向全国人大负责。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
(1)提出议案的权利。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提出议案,1/5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
(2)提出质询和询问的权利。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提出质询案。
(3)言论、表决免责权。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4)刑事豁免权。非经主席团或常委会许可,代表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考点解读】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共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乡级人大代表比较特殊,并无刑事豁免权。
【例7】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的人大代表包括()。
A. 各级人大代表B. 全国人大代表
C. 省级以上人大代表D. 县级以上人大代表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人身特别保护权即刑事豁免权,乡级人大代表无此权利,故排除A。全国人大代表和省级以上人大代表都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但此题为单选题,故应选D。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和地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与全国人大是隶属关系。
【注意】 全国人大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大约在3月5日召开,会期15天以内,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会”之一。会后人大代表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我国设置人大常委会在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权力,国外并无类似机构。懂得这一点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职权就不难理解了。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任期
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是5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1)立法权
①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无权修改宪法。
②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非基本法律)。
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考生注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修改。
(2)监督权
监督权主要是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
【例8】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有权决定的人选不包括()。
A. 秘书长B. 审计长C. 财政部部长D. 国务委员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可以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的人选,盖因后者行政级别较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为高。故本题选D。
(3)重大事项决定权
①决定特赦。
②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③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考点解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与全国人大相比,有一个“突发性”的特点,比如总动员、紧急状态等,即事件发生时并未在人大会期,那么由人大常委会来决定。
【例9】 根据我国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总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
B. 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家主席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首先排除A,“总动员”具有“突发性”,不适合由全国人大作出决定;其次排除B,国家主席的职权一般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国务院)结合起来行使,无权单独发布动员令;最后排除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并非国家机关,无权以个人名义发布动员令,故选C。
(四)国务院
1.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任期为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会议形式。全体会议,由国务院全体成员组成;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我国的国家元首,对内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是5年,且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
3.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外交权;荣典权。
4.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
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在补选之前,暂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
【例10】 按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属于政府组成人员的是()。
A. 国务院总理B. 国家主席
C. 青岛市人民政府秘书长D. 海关总署署长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CD。“政府组成人员”即行政机关组成人员,B项国家主席并非政府组成人员,其性质为国家元首,故排除B。
(六)中央军事委员会
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是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
2.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中央军委主席的每届任期为5年。
【注意】 其他国家机关都有连续任职的限制,但宪法没有对军委主席连续任职问题作出规定。
(七)人民法院
1.人民法院的性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审判权。
2.人民法院的领导体制。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上级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指挥命令下级人民法院如何进行审判,只能对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是否正确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监督。
【例11】 按照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负责。
A. 上级人民法院B. 本级人大常委会
C.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D. 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很多考生选C,反映出的问题是对人大与常委会仍是理解不清,把两者人为地割裂开来。人大和常委会的性质一样,都是立法机关,都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有监督权。
(八)人民检察院
1.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与法院同属司法机关。
2.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上下级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九)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我国共有五级人大,分别是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人大。但并非每级人大都有常委会,乡级人大没有常委会。同时,乡级人大代表也没有刑事豁免权。
2.对中央来说,总理对副总理有提名权,由全国人大决定,而地方首长正职对副职没有提名权,正职、副职(如省长、副省长、市长、副市长)一律由人大选举产生。
【例12】 下列人员中,通常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A. 局长、厅长、委员会主任B. 副局长、副厅长、委员会副主任
C. 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D. 副省长、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考查地方人大与全国人大的不同。地方人大与全国人大最大的不同是地方首长正职对副职没有提名权,正职、副职(如省长、副省长、市长、副市长)一律由人大选举产生。因此本题选D。
(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1.性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并非一级政府,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例13】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
A. 基层行政机关B. 基层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C.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D. 基层群众性组织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与政府的关系。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与政府不是上下级,因此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政府机关给予村民委员会、居委会工作上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居委会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例14】 在我国,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是()。
A. 领导与被领导关系B. 委托与被委托关系
C. 监督与被监督关系D. 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三、立法体制
(一)立法权
法的渊源制定机构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法规省级、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省级、较大市的人民政府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无常委会)
【例15】 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A. 某直辖市代表大会B. 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C. 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 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首先明确规章的制定主体为特定的行政机关,而A、C皆为权力机关,故排除。另外,政府的工作部门并非行政机关,故排除。
【例16】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构成违宪或违法的行为是()。
A. 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B. 某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本自治州的《自治条例》
C. 国务院某部发布《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通知》
D. 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只能由自治地方的人大来制定,人大常委会无此权力,故B项违法。
(二)立法的效力
要确定不同机关制定的法律效力的高低,考生把握以下原则即可:
1.上级>下级。即上级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效力高于下级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
2.权力>行政。同级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高于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
同等效力: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上级政府规章与本级地方性法规之间效力相同。
【例17】 根据我国的法律效力层次,下列法律中效力最高的是()。
A. 行政法规B. 地方性法规C. 政府规章D. 自治条例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法的效力排前三位的一定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故选A。
(三)立法裁决
1.解决问题:具有同等效力的法律、法规之间规定不一致。
2.解决方法
(1)由制定机关裁决: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
(2)由国务院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
(3)由国务院决定或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不一致,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
【例18】 某省人民政府的规章与国务院某一部门的规章不一致,按照法律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由国务院裁决
B. 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
C. 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裁决
D.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违法的规章予以撤销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首先排除B项,因为我国未规定法院有立法审查的权力;其次排除C,国务院法制办不是一个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名义作出裁决;最后排除D,题干讲的是两个规章不一致,不涉及违法的问题。事实上,两个规章不一致,应由其共同上级裁决,本题中的共同上级为国务院,故选C。
(四)立法审查
1.解决问题:当一部法律或法规本身违法时如何处理。
2.解决方法:撤销或改变。
(1)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违法的规章既可以改变也可以撤销。
(2)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以及上级权力机关对下级权力机关违法的法规、规章只可以撤销不能改变。
(3)本级人大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违法的法律、法规既可以改变也可以撤销。
【例19】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下列行为构成违法的是()。
A. 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某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单行条例
B.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C. 全国人大改变其常委会批准的自治条例
D.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A、D项正确,争议不大;B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部分修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故正确;C项全国人大改变的是自治条例,即上级权力机关改变下级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故错误,应为可以撤销、不可以改变。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含义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
【例20】 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
A. 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B. 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C. 具有我国国籍的人D. 出生在我国的人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公民仅和国籍相关,与年龄无关,且公民并不必然享有政治权利,故排除AB。另外,我国国籍采取血缘兼出生地主义,出生在我国并不必然享有我国国籍,故排除D。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所谓平等权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宗教信仰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例21】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 人身自由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 宗教信仰自由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D。人身、宗教与政治无关,故排除A、C。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指选举与被选举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为表达政治诉愿的自由,皆属政治范畴,故选B、D。
4.监督权
5.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6.私有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7.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3)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公民有获得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例22】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B. 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
D. 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故C不正确。
五、国家基本制度
(一)国体
我国的国体为人民民主专政。
(二)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即为我国政体,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政党制度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和法律的贯彻、群众生活和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例23】 每年3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 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B. 代表参与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参与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协商
C. 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D. 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D。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其并非最高国家监督机关(应为全国人大),亦不能创制国家制度,故C、D不正确。
(四)选举制度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享有选举权的条件:(1)年满18周岁;(2)具有中国国籍;(3)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通俗地讲,平等性主要指同票同权,即每人的一票效力是相等的。但由于我国农民人口众多,为避免代表中缺少其他阶层代表,我国选举法曾规定每一城市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为农村代表的若干倍。
【例24】 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B. 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1,全国人大为8∶1
C. 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
D. 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从考点来看,本题并非考查考生对我国选举法的修改的熟悉程度,专业考生也未必如此熟悉,事实上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我国当前政策的了解程度。2007年十七大、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均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10年选举法修改则一步到位,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故D项错误。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直接选举即由选民投票选举代表,而间接选举即由选民选出的代表再选举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考生需关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划分:
(1)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例25】 根据选举法,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产生。
A. 上级任命B. 下级委派C. 直接选举D. 间接选举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首先,代表的产生既不是任命也不是委派,而是选举,故排除A、B。其次,省、市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故选D。
4.无记名投票的原则
无记名投票即选民不写自己的姓名,亲自书写选票,并投入密封票箱。
【例26】 各级人大代表受()监督。
A. 选民B. 选举委员会 C. 原选举单位 D.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C。代表由谁选举产生则谁有权监督代表,我国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下级人大(即选举单位)选举产生,故各级人大代表受选民、原选举单位监督,选A、C。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国家结构形式。我国为单一制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现行宪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并不包括自治乡。
(2)民族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六)特别行政区制度
1.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权力。中央人民政府管理涉及外交、国防等国家主权方面的事务。
2.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1)行政管理权。
(2)立法权。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5)高度自治的其他权利。
【例2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制度。下列对这两项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 自治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C.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D. 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外交权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但并没有独立的外交权,故D不正确。
(七)经济制度
1.所有制
(1)矿藏、水流、城市的土地属于国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2)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都属于国家所有。
(3)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例28】 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
B. 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C. 土地全部属于集体所有
D.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都是错误的,故排除A、C。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一般属集体所有,故排除D。
2.政策区别
(1)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2)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3)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例29】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
A. 引导 B. 鼓励C. 监督D. 管理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考生需要对比记忆集体与个体的区别,集体为帮助,个体为支持;集体为指导,个体为引导;且还要对个体进行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