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本节以时间为脉络,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为主线来阐述党的一些重大理论政策。中国共产党1921年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后因为战争、“文革”等因素,召开时间并不固定,1977年召开党的十一大之后,开会时间固定下来,为每五年召开一届。大会闭会期间,党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会议,称为“几届几中”全会。按一般惯例,三中全会常涉及经济,四中全会则关注党建。
一、改革开放之前(1976—1978年)
(一)“两个凡是”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这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二)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校刊《理论动态》发表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草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
(三)安徽改革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立约分田到户搞包干,此举得到安徽省委、中央领导的支持,之后家庭承包责任制被载入宪法,在全国铺开。
【例1】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A. 上海B. 安徽C. 广东D. 浙江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了解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率先“包产到户”的考生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三十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农村。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一)改革开放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1979年7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
【例2】 不属于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 深圳B. 珠海C. 广州D. 厦门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我国的经济特区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不含广州,故选C。
(二)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闭幕式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例3】 邓小平()的著名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非邓小平的讲话,而且发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的命题,故排除A、C、D,选B。
三、十二大到十三大期间(1982—1987年)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
(一)十二大(1982年9月1日—11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报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例4】 在()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它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报告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的基本任务,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 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
C. 党的十二大D. 党的十三大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邓小平于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故排除A、B、D,选C。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并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四、十三大到十四大期间(1987—1992年)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一)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含义。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②起始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注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提是社会主义,1949年建国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例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 从新中国成立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C.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 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首先排除AB,起点错误;然后排除D,终点错误。根据我国的奋斗目标, 2020年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例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不动摇。
A. 改革开放B. 四项基本原则
C. 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故选D。
4.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82年,邓小平提出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实际上,我国已于1987年完成第一步(7年翻一番);1995年完成第二步(8年翻一番),在人口增长3亿的情况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GDP1000美元)。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
1990年以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局面消融,自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在此背景下,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
1.社会主义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要搞清楚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三个有利于”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十四大报告又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例7】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
A. 解放思想,敢于实践B. 少搞争论、多干实事
C. 否定阶级斗争存在论D.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BD。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少搞争论、多干实事,同时也有利于解放思想、敢于实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但并没有否定阶级斗争的存在,故排除C,选A、B、D。
3.市场经济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扫除了思想障碍。
(三)开发浦东
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1993年1月浦东新区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副省级新区。
五、十四大期间(1992—1997年)
(一)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18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报告,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三)十四届四中全会(1994年9月25日—28日)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995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所作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报告中指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是党的重大纲领性文献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所作的明确表述。
(五)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第一次正式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同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
六、十五大到十六大期间(1997—2002年)
(一)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18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报告。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会议决定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新“三步走”战略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第三步战略步骤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指出,展望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
(1)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为重要依据的。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1.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西部,是政治概念,不是地理概念,其包含12个省区市,即:西北五省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五省区市,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还包括中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例8】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总结西部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战略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
B.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
C. 西部大开发覆盖地域指陕、甘、宁、青、新等西北五省(区)及西藏自治区
D.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甘、青、宁、新、川、渝、滇、贵、藏、蒙、桂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故C项说法错误。
【例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①以经济特区为中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
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
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
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
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经济特区在西部大开发之前容易确定,故排除CD,剩下的关键就是判断浦东开发与西部大开发的先后。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故排除A,选B。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000年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科学地概括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江泽民在2001年7月1日建党80周年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例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主要是指深化了()。
A.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 改革开放的认识
C.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D.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CD。排除法,从表述来看,ACD较为抽象,B明显具体,很难搭配,故排除B,选ACD。
七、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间(2002—2007年)
(一)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14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主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报告。
1.“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的确立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例11】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力争比2000年翻()。
A. 2015年两番B. 2015年三番
C. 2020年两番D. 2020年三番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十五大提出: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但并未提出明确的经济目标,十六大实际是把2020年的目标具体化了。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
1.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2.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经过一段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
(三)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明确、正式提出,并给予了科学定义。
(四)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
1.最早在2004年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出现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提法。
2.同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五)建立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六)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
1.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例12】 2006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上说,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提出两大战略构想。这两大战略构想是()。
A. 科学发展观B. 社会主义荣辱观
C. 建设节约型社会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D。本题关键词汇为“战略构想”,相比之下,荣辱观、节约型社会稍显具体,故排除B、C,选A、D。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1.“八荣八耻”的提出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例13】 2006年10月8日—11日举行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关于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决定》将其精简为8个字:爱国、敬业、、友善。
A. 荣辱观诚信B. 核心价值体系守法
C. 荣辱观守法D. 核心价值体系诚信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首先,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故排除A、C。其次,既然是讲“道德”风尚,那么“诚信”比“守法”更为适合,故选D。
八、十七大至今(2007年至今)
(一)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1.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例1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下列哪一项完整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①马列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科学发展观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D. ③④⑤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马列主义,也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故排除A、B、C,选D。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例15】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有()。
A. 科教兴国战略B. 人才强国战略
C. 可持续发展战略D. 科教兴农战略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BC。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故选A、B、C。
(2)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例16】 按照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和国家全面推进的建设有()。
A. 经济建设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D. 社会建设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十七大首次提出的建设是“社会建设”,考生切记,不要遗漏。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
【例17】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在于()。
A. 使公共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B. 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C.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D. 保障公民的个人利益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CD。本题较为灵活,可用排除法。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并不代表公民政治权利的扩大,故排除B,选A、C、D。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例1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述要求的是()。
A.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 改善生态环境,以循环经济代替现有经济增长模式
C.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D. 加强文化建设,确保高等教育覆盖率增长50%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D。十七大报告提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B项表述为“代替”现有经济增长模式,过于绝对;另外“确保高等教育覆盖率增长50%”在报告中并未提及,故选B、D。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例19】 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 公平正义理念B. 四项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荣辱观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命题,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故选D。
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例20】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是()。
A. 在学校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B. 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C. 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D.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社会建设为十七大首次提出。根据十七大报告,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社会管理六个方面内容,政府职能不包含在内。故选D。
(二)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12日)
本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有:
1.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2.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3.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4.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
【例2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 农村土地改革B. 农民社会保障
C. 农业税费政革D. 农村改革发展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故本题选D。
(三)十七届四中全会(2009年9月15日—18日)
本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有:
1.四个“着眼于”
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四大考验
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3.四项要求
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4.四个“大兴”
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四)设立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喀什特区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我国的第二个副省级新区。
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设立两江新区。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例22】 2010年新成立的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是()。
A. 上海浦东B. 新疆喀什 C. 重庆两江D. 天津滨海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我国副省级新区只有三个,成立时间先后分别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故选C。
(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12月10日—12日)
1.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3)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5)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六)中央一号文件(2010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1.“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这是首次将水利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2.“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未来10年水利投资将达4万亿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
3.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