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国情社情
考点速览
国情社情国情国土与资源
人口
社会时政热点2011年两会
国内国际时事要点
真题点击
年份所属省份题号考点2011年中央国考行测第2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2011年中央国考行测第3
题我国的能源条件2011年中央国考行测第4题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年中央国考行测第5题西部大开发工
作会议2011年中央国考行测第15题我国经济发展现状2011年中央国考行测第17题2010年新成立的副省级新
区2010年中央国考行测第116题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0年中央国考行测第118题我国重大工程与建设项目
2009年中央国考行测第1题北京奥运会2009年中央国考行测第14题美国次贷危机考情综述
国情社情的复习,贵在持之以恒的关注。
下表为历年国情社情的考查情况:
题量类别年份国情社情时政热点总题量2011年1562010年0222009年0222008年0002007年000国考大纲在常
识部分重点强调了对国情社情知识点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要重视这部分内容。但考生的理解往往进入了
一个误区:国情社情就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家性质等。其实不然,考生在对国情社情知识点进行复习的
同时还应该将重点放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主要政策上。对于时政部分的复习,没有什么好的复习方法,只
能是给予密切的关注。当然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不仅是出于备考的需要,这也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要
多关心时事热点话题,并注意相关素材的积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看时政专刊,如《半月谈》和《理论热点面对面》。这两本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与国家政策紧密相
连,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都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剖析,语言深入浅出,观点
准确,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很好的备考资料。
——学习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对今后的指导思想
和发展方向作了深入的解读,并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知识也是
近年来常识部分考查的重点。因此,大家要对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从根本上对
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认识,提高对当前最受关注问题的了解程度,而且这些准备也有利于提高申论考
试中用语的准确度。
——定期浏览比较权威网站上的信息,例如新华网和人民网上的新闻和文章,特别是相关热点事件的专题
报道版块。此外,也可以多看一些《焦点访谈》之类的新闻综合类节目,对我们了解社会热点,提高分析
社会问题的能力都是有所帮助的。
第一章国情
第一节国土与资源
一、自然状况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国土
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
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
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
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大陆海岸线总长约为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总长约为1.4万千米。日本、菲律
宾、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二)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
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
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山区可
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的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高原和大型的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
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
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中国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海底的全部、东海海底的大
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属浅海大陆架。目前,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进
行的。
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
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
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
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我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
黄河、珠江、淮河、黑龙江、京杭运河等。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
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
著名的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青海湖等。
(三)我国的气候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
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
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原山地气候。中国的
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
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所以气候受大陆、
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
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
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
。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