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单选、
观察,是对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考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基础。什么叫在“自然条件”下呢?这是指人对自然环境不加任何控制,比如考察自然界的动物,而不是动物园中的动物。但这种考察不是盲目的行动,而是把视觉积极调动起来“观”,让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察”,观其特点,察其同异,目的是发现其中具普遍性的现象以及现象间的联系,最后为理论研究提供有关的事实基础。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解释( )。
A “观察”的含义
B “考察”的含义
C “自然条件”的含义
D “观察”与“考察”的区别
【答案】A
【解析】文段开门见山地给出了“观察”的定义,然后又对定义中的“自然条件”进行了阐述;“比如考察自然界的动物……”这几句话是对“观察”一词的举证。最后进一步解释说明“观察”的含义,故文段主要阐述的是“观察”一词的含义。因此,本题选A
【纠错】C项是在解释“自然条件”时所举的一个例子,片面;B项对“自然条件”的阐述包含在观察的含义中,片面;D项文段未对两者做对比,是无中生有项,排除
74:单选、
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无论流派怎么不同,但同样注重个性发展,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所以应该宽容,听其自由发育。关于“宽容”,这段话没有提及的内容是( )。
A 宽容乃是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
B 宽容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
C 宽容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
D 宽容始终是新兴流派对于已成势力的反抗
【答案】D
【解析】由原文“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可知,宽容的主体是已成势力,客体是新兴流派,即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一种态度,D项主客体关系倒置,且说法错误,并非是反抗而是态度,不符合文段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75:单选、
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这段话描写的作家的写作态度是( )。
A 语不惊人死不休
B 无一字无来历
C 敬畏文字推敲琢磨
D 创作要追求真实
【答案】C
【解析】文段必要条件词“必须”之后引导出作者观点“非发现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和根据其后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可知文段的态度是追求准确,也就是使用文词要最大限度追求精准,即推敲文字,因此C项最为准确
【纠错】A项谈到的创作时语言的创作与锤炼,但它侧重是从结果上来说的,言语必须能够惊人。而文段探讨的是选择描写词语的过程应该下苦功夫,并非结果;B项强调每个字词都应该有来历,强调的同样是描写词语的效果并非筛选过程;而D项的真实在原文中并无表现
76:单选、
对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怀有深深的愤慨的人们,往往把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为后人描述了一段科学上惨淡苍白的历史。事实上,这样的描述也不为过。然而人类总是要进步,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它能禁锢人的手足,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它能砍下人的头颅,却无法取消人的思考。这段话显示在欧洲中世纪( )。
A 科学发展一片空白
B 科学仍然有所发展
C 人们完全无法思考
D 每天都是漫漫长夜
【答案】B
【解析】文段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词“然而”,据此可知“人类总是要进步”是文段所要强调的内容。由后文“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又可以得出,即使在黑暗的时代,人们依然在实践,依然在思考,那么科学就必将依然有所发展。故选B
【纠错】文段强调的是“人类总是要进步”,是积极倾向的意思,而A、C、D均表达消极倾向,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