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单选、
如果我是一株树,我要做一株高大粗壮的树,把我的顶际插入云端,把我的枝干伸向辽远,当太阳沉下去了,我用我的全心来迎接四面八方的失巢的小鸟,要它们全都栖息在我的枝干间……这段话中,作者的感情和下列诗歌中相仿的是( )。
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答案】C
【解析】C项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题干所给诗句中“用我的全心来迎接四面八方的失巢的小鸟,要它们全部栖息在我的枝干间”一句,表达的是希望帮助弱势群体的情怀,显然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情相仿,故选C
【纠错】A项,出自《游子吟》,表达了对伟大母爱的感恩和尊敬;B项,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的是作者选择出世还是入世的矛盾心理;D项,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胸怀天下和求贤若渴的情怀。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78:单选、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从这段话中可知( )。
A 世界时精度比原子时差
B 世界时不能用于科学计量
C 目前使用的是原子时
D 原子时已取代世界时
【答案】A
【解析】由文段第二句“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可推出A项正确,所以答案为A
【纠错】由文段第一句可知,“世界时”和“原子时”都是科学的时间计量系统,故B项错误。C项文中没有提及,排除。文段中虽然提到“原子时”相对恒定,但并没有因此推出“原子时已取代世界时”的结论,故排除D项
有人做了一块象牙片,半寸方,看去也没有什么;用显微镜一照,却看见刻着一篇行书的《兰亭序》。我想:显微镜的所以制造,本为看那些极细微的自然物的;现在既用人工,何妨便刻在一块半尺方的象牙板上,一目了然,省却用显微镜的工夫呢
(二)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省却你也记古典,我也记古典的工夫呢
(三)内行的人说:什么话!这是本领,是学问
(四)我想,幸而中国人中,有这一类本领学问的人还不多。倘若谁也弄这玄虚:农夫送来了一粒粉,用显微镜照了,却是一碗饭;水夫挑来用水湿过的土,想喝茶的又须挤出湿土里的水:那可真要支撑不住了
79:单选、
本文的主题是( )。
A 表扬精雕细刻
B 批评滥用古典
C 表扬勤学苦练
D 批评弄虚作假
【答案】D
【解析】文章通过两个夸张的例子,表达了对“弄这玄虚”的人的讽刺,可见本文表达的是批评的态度,故排除A、C两项。由于全文仅在第二段引用了与“古典”有关的事例,其他段落并未提及,故滥用古典非本文主题,排除B项。本题答案为D
80:单选、
文章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在逻辑上是( )。
A 顺承关系
B 递进关系
C 类比关系
D 对比关系
【答案】C
【解析】从第一段与第二段所引事例的内容上看,二者逻辑关系相同,且体现了同一问题,故符合类比关系的特点,答案为C
【纠错】本文第一段与第二段列举了两个不同的事例,在结构上呈并列关系,可排除A、B两项。二者逻辑关系相同,且体现了同一问题,并非对比关系,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