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单选题、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对文中划线句子句意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废弃物如果放错了地方,就无法变成再利用的资源
B 废弃物如果妥善利用,就会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C 资源如果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无用的废弃物
D 废弃物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实际上也是资源
【答案】B
【解析】文段的论述主体是循环经济,废物利用是循环经济的一方面,划线句子是在讲废弃物在被合理利用的时候就是资源,否则就是废弃物。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纠错】A、C项都是从字面上理解句子,不恰当。D项未完整表述划线语句的语义,废弃物只有在被合理利用的时候才不是废弃物,而不是废物本是是不存在的
30:单选题、
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因此,人造血液也不需要与全血成分完全一致。现在已有血浆代用品上市,血小板代用品也已经开始研究,目前许多国家着重于开发红细胞代用品。血液中红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携带氧气的能力。如果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气分子的血红蛋白,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就迎刃而解。对“成分输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的输血治疗
B 与全血成分不完全一致的人造血液
C 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来治疗的人造血液
D 应用血浆代用品代替全血的输血治疗
【答案】A
【解析】从“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成分输血时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可知,成分输血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送不同的血液成分。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纠错】“成分输血”是一种输血治疗手段,B、C两项论述的是人造血液,根据主体排除法,排除B、C项。D项是对文段内容的一个推理,文段未提及,不符选项要求,排除
31:单选题、
在对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3种媒体的近90万个文本的7亿字次进行统计后发现这7亿字次是由8225个汉字所组成,在前2500个高频字中,有357字是1988年制定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一级常用字(2500字)中所没有的;在前3500个高频字中,有398字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3500字)中所没有的;在前7000字中,有615字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1988年制定发布,7000字)中所没有的。统计结果表明,《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中也有244字未在本次8225个统计用字中出现。以上文字说明了( )。
A 《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亟须修订
B 现代媒体用字与2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C 现代媒体用字新增比例迅速加大
D 时代发展,新增字和废止字的存在是正常现象
【答案】B
【解析】文段用具体的数字说明1988年所统计的常用字和高频字在如今的媒体中使用较少,这反映了媒体使用字和20多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纠错】文段只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并没有加以评述和对比,也没有提出建议,A选项错误。C选项“用字新增比例”在文段中没有论及,排除。文段以具体的数字说明现代用字与1988年相比有很大变化,未谈到该现象正常与否,D选项排除
32:单选题、
有时候真正的艺术创作并不是可以用理性分析来解释的,有时候甚至是伴有几分癫狂特征的。美国当代诗人露丝·斯通(RuthStone)说她年轻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忽然感到有一首诗朝着她走过来,就如在地里出现了一阵闪电,脚下的土地也在震动。斯通赶紧跑回到家里把那诗写下来,感觉到那首诗就在她的背后追着她。有时候,跑得不够快,那诗就要离她而去了,就一手拿铅笔,另一只手伸出去把诗的尾巴拉回来,这时,斯通就把诗从最后一个字写到第一个字,也能把整一首诗写下来,只是顺序会倒了过来。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露丝·斯通诗兴大发,是因为她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B 天才最优秀的特质或许就是某种伟大的力量借给他的
C 人们并不会认为天才就是无所不能的圣者,因为这么高的期望值会给艺术家带来压力
D 天才其实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的结合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真正的艺术创作甚至会伴有“癫狂特征”,然后列举露丝创作一首诗的过程进一步说明创作需要灵感。只有D项符合对文字的理解,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纠错】文中并没有说露丝具有非凡的创造力,A项错误。B、C两项文中没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