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当前行政职能转变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 行政职能转变面临的形势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国际行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之中,直接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经济转型要求政府必须“谋事”,即政府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建设职能;而经济全球化则要求政府必须“谋势”,即政府要从长远的大局出发,创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从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要求来看,我国政府职能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行政垄断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两种形式。行业垄断指行业部门利用自身的行政特权阻止其他经营者进入本行业参与经营活动,如电力垄断、电信垄断、铁路运输垄断等;地区垄断又称地方保护主义,指地方政府利用地方行政权力阻止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以保证本地区该商品的垄断地位。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的大量存在使本来应该统一的全国市场分割成了条条和块块,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另外,政府的行业垄断破坏了经济主体间的平等地位,造成分配的不公,严重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仍然较弱。第一,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在货币政策作用有限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作为我国政府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有长期化的趋势,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第三,个人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现象十分突出;第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仍然没有到位,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难以协调。
(3)政府对微观领域的干预过多。这也就是所谓的“过度行政”。政府对微观领域干预过多集中表现为政府行政审批项目依然过多、审批范围仍然很广、审批环节还十分复杂和不规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政府的职责就是要发展国有企业,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种双重身份使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承担了大量本来应由企业来完成的经济建设职能,致使市场的微观秩序难以规范,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4)对国际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差。比如,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脆弱,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世界前20家大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在金融业全面开放下将难以承受外来冲击。面对问题严重的国内金融业,政府的监管却十分薄弱,监管的目标、方式、手段均难以适应金融业开放的要求。
2. 行政职能转变面临的任务
我国政府职能与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不相适应,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问题。目前,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弱化政府的微观经济干预职能
一是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精简行政审批项目。
二是要坚决反对行政垄断,加快电讯、电力、民航、铁道、邮政等行政垄断行业的改革,放松行业进入壁垒和行业管制,重新恢复市场竞争。
三是要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依据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原则,使国有资本向关键和重点行业集中。即使在国有资本集中的行业,也要依据“保持控制力”的原则,实行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理顺政企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问题,把政府从干预国企管理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心当好“裁判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