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咱们有一些考生,有些网友已经参加过公务员的申论考试了,他对材料的把握是有一定的心得,他也理解材料所揭示的社会热点到底是什么,他们都知道这个材料的切入点在哪里,但是在语言表达和运用过程之中,咱们相对来说申论考试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在180分钟,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当中,如何把这些材料进行总结,进行归纳,然后形成自己的文字,他们觉得很茫然,有一些觉得迷惑的地方。在这方面郑老师能不能给我们深入地进行讲解一下,具体怎么做,给我们指一盏灯。
郑岳峰:好的。主持人提问把我们整个申论层层拨水一样,问题深入下去。我们刚才讲申论是利用材料,运用材料,将材料转成答案,主持人这个问题把申论又推向一个更高层面去。比如理工科的同学,或者在社会上工作几年,远离这样几年文章的写作,或者是政府政论性文章的写作,可能的确存在一个表达上的障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一,我们强调平时可以关注新华网、人民网或者说《半月谈》、《人民日报》这类的网络媒体或者纸媒体,阅读大量文章,甚至可以阅读一些报纸、杂志,比如《南方周末》、《凤凰周刊》,这些都是可以的,把你认为比较经典的句型,比如展示对这个问题现实意义的评价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别人的表达思路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一个小本子进行整理。大家也知道语言积累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至少有一两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特别强调四个字,叫做“持续积累”,这个东西不像阅读材料,一旦你把握了那个敲门,迅速地就能够把握,而表达能力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可以利用各类纸媒体、网络媒体广泛阅读,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语感,通过一个小本子,记下各类经典句型、经典语句、经典语汇,为自己将来的考试提供一个语言的保障。另外一个方面,就申论考试特点而言,它的命题结构决定了这一点,它不会是单纯写作技巧考试,包括老师在阅卷的时候可能会适当地考虑整个文章的结构,语言是否流畅,可能会从这个角度加以把握。但是由于申论命题结构是根据材料来设置各类题型,这就决定了,其实我们写作过程当中仍然是强调我此前所强调的一个内容,如何巧妙地借力使力,比如说当你需要表达对于某个问题对策的看法,比如说针对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对策的时候,首先基本信息肯定包含在材料当中,语言如何组织,其实也可以利用材料,比如说材料中关于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提到了美国田纳西河的开发整治,另一方面可能也会提到某水利部门官员的说法,可以把这些内容适当地用你的语言总结出来,未必需要我们完全的自说自话,如何表达其实还有一个充分的借助材料的问题。
我认为从语言表达这一块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做,一个是充分的利用我们平时的积累,形成一种语言库。另外一方面,如何利用材料中的语言适当地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你自己的语言。我给大家提一个建议,概述的时候完全可以四两拨千斤,比如第一道题是让你整理一个汇报材料,供领导参阅,由于是概括材料就是忠实于材料,对你自我的语言要求能力不是很高,比如该问题存在哪些不足,有关专家认为该问题的原因何在,有关专家的意见,国外专家的意见,这些可以直接利用材料进行答题。我个人认为语言是一块。
沿着刚才主持人的话说,刚才主持人已经把问题引到了一个非常深的层面上,就是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用语言把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表达。我愿意进一步的帮着把这个问题往下顺延,顺延到一个层面上来呢,尽管我们总是强调如何进行语言的表达也好,如何关注社会问题也好,但是有一个前提,我觉得在我们考试备考过程中,在平时自己关注过程当中有一件事情是万万不可以忽略的,就是要紧扣历年的考试真题,否则的话你对申论平时语言的关注,社会问题的关注,可能只是一个无根之苗,可能是飘在水上的浮萍。对于申论,无论是表达也好,还是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好,我们始始终终强调一个前提,就是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 更多内容请关注 413公务员联考真题答案解析 在线估分 公务员考试 高分课程 精品图书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www.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