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单选、
某甲共育有三儿一女,2000年甲在公证机关公证下立a遗嘱将其财产给予其小儿子所有,后因与小儿子关系恶化,甲又自书b遗嘱决定将财产给予二儿子所有。根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遗嘱因经公证而效力优先,故应以a遗嘱为准
B b遗嘱为后立遗嘱,故应以b遗嘱为准
C a、b遗嘱均因侵犯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利而无效
D a、b遗嘱均因可能侵犯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利而效力待定
【答案】A
【解析】《继承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所以排除C、D选项。《继承法》第二十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故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所以选A
【拓展】公证遗嘱指经过国家公证机关依法确认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书面遗嘱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在遗嘱的各种法定形式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因为公证遗嘱是由遗嘱人向公证机关直接申请办理,这与其他遗嘱方式相比最为严格,更能保障遗嘱意思表示的真实性。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公证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但做了公证遗嘱,也不表示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只有合法有效的公证遗嘱才是效力最高的遗嘱,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公证遗嘱是无效的
10:单选、
甲开汽车到单位后,因疏忽忘记拔出车钥匙,被乙发现,乙发动甲的汽车刚要离开时,甲正好回来,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抢夺罪未遂
B 构成侵占罪未遂
C 构成抢劫罪未遂
D 构成盗窃罪未遂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乙是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要窃取甲的汽车,只是碰巧甲回来看到,抓住乙,对于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故选D
【拓展】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夺罪(刑法第267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11:单选、
科学管理学派的核心思想是指导人们用科学理性的思维来进行管理,它的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要使管理走向科学化。以下哪项不是泰勒的观点?( )
A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B 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
C 实行标准化管理
D 重视人的因素,改进领导方式,强调工业民主和管理科学人性化
【答案】D
【解析】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他在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包括:①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②为提高效率,必须挑选一流员工,③只有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工人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A、B、C都是泰勒的管理学观点。D项是亨利·甘特提出的管理学理论,不是泰勒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
12:单选、
下列关于管理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
B 扁形结构的行政组织分权较多,下属自主权较大,但容易出现无政府主义
C 管理学中,激励原理的核心是以人们各种需要为基础内容的动力问题
D 质询是人大监督政府的一种方式
【答案】A
【解析】行政监督主要是针对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的监督,而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的载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所以行政监督的指向和客体应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依法拥有行政管理权力、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非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也属于行政监督的客体。所以A选项错误
【拓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扁平结构的行政组织有如下特点:1、企业在劳动分工基础上,更强调系统观念。2、减少中间层,导致“中层革命”。、知识的影响力凸现并日益加强。4、灵活指挥。5、分权。6、加大控制幅度。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