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西(党群)《行测》真题

109:单选、

黄昏时,靠近太阳的周围往往会发出色彩鲜艳的云彩,人们叫它“火烧云”。产生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黄昏时,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聚集在西方,被太阳光一照便变成了红色云

B 黄昏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比其他颜色的光在空气中走过的距离短,所以人们只看到被红色光照的云

C 黄昏时,气温比白天低,云被太阳光一照便变成了红色的云

D 黄昏时,太阳光在空气中走过的距离比白天长,其中的蓝色光、紫色光等中途都散掉了,红色光使云变成了红色。

【答案】D

【解析】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受到散射就减弱得很厉害。减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减弱得最少的是红色或橙色光。这些减弱后的彩色阳光,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就形成鲜艳夺目的“火烧云”。所以本题选D

【技巧】排除法。根据生活常识判断即可排除其它选项

【拓展】电磁波谱是一系列不同频率辐射的总称。波段频率从低到高排列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γ-射线。频率越高,波长越小

110:单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 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太小,不会有回声

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D

【解析】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都能作为介质,C错误。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反射面,将会发生反射。由于人耳的反应约为0.1s,所以当音量足够大,且反射面距离足够远时,就能听到回声了,B错误;所以本题选D

【技巧】根据生活常识判断

【拓展】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也就不同,一般遵循的原则:固体>液体>气体。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11:单选、

每当想起父亲对我说过的他那(  )的童年,都使我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催我进取。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苦涩

B 苦难

C 苦命

D 苦恼

【答案】B

【解析】根据文意和语境,空缺处要填一个和“美好”相对应的形容词,来搭配“童年”。A项“苦涩”是指苦难、辛酸;C项“苦命”是说命运悲惨,有主观色彩,而原句是“我”对“父亲”童年的客观描述;D项“苦恼”常用来表示痛苦烦恼,苦涩”和“苦恼”往往用来形容心情,搭配的主体是人。故正确答案为B

112:单选、

参加党课学习,共同(  )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成了大学生们课余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研修

B 研究

C 研讨

D 讨论

【答案】C

【解析】由于动作施事者是大学生,场合是课余活动。因而C项研讨“研究讨论、研究探讨”最符合这一场景。A项研修指“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进修”,专业性过强,且句中没有“进修”的意思,因而排除;B项研究专业性过强,因而错误;D项讨论表示“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一般场合比较随意,常常没有“学习”的性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