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单选、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 )、广东省、深圳市启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工作。
A 江苏省
B 福建省
C 山东省
D 浙江省
【答案】D
【解析】2011年10月17日,财政部在关于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中指出: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拓展】2012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的省份仍旧是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2013年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的省份有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省
6:单选、
2011年11月2日正式发布的“北京精神”的表述语为( )。
A 爱党 民主 创新 包容
B 爱国 科学 宽容 厚德
C 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D 爱党 宽容 厚德 创新
【答案】C
【解析】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技巧】十六大报告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北京精神也必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必然以爱国为核心,容易排除AD
【拓展】“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即宽容、容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
7:单选、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认识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的说法错误。并且,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技术手段制约,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所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说法不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拓展】1、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通过人的理性思维对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把握的认识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返回实践的过程,认识来源于实践,最终指导实践。而第二步回归实践是最关键步骤,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不回归到实践中认识就没有意义2、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性:即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范围下是真理,超出该范围就可能变成谬误。绝对性:在真理限定的条件下,真理就是绝对正确的。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就是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一个曲折的、漫长的过程
8:单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反映的我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 )。
A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 同仇敌忾,抵御外强
【答案】A
【解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大意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会受到祸害而躲开。这与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涵义一致。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拓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是清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类似的爱国名句还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位卑未敢忘忧国;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