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应届)《行测》真题

5:单选、

每天,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都是与太阳同时升起的,一年中升旗最早的一天应是:

A 立春日

B 立夏日

C 夏至日

D 冬至日

【答案】C

【解析】一年中升旗最早的一天也就是日出时间最早的一天,日出时间最早的一天就是夏至日,夏至日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冬至日则是一年中日出时间最晚的一天,也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立春和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与夏至日和冬至日同属一类的概念则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在这两天,昼夜等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技巧】排除法,按照生活常识,白昼最长的一天,太阳最早升起最晚落下,升旗也就最早,这一天就是夏至

【拓展】升旗最晚的一天就应该是白昼最短的那天,也就是冬至

6:单选、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差别是:

A 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只具有排他性的特点

B 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C 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只具有竞争性的特点

D 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是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的减少,这种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一个特征。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意义,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另一个特征。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两个特点都不具有,所以选择B选项

【技巧】两相矛盾选其一,先排除CD

【拓展】公共产品可以分为:①纯公共产品:政府向全社会提供的无差别的共同服务,如国防、外交、立法、司法、环保、义务教育等;②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如高等教育、基础设施;③由政府出面提供的部分带有规模效应的产品:最终消费者属个人,由使用者付费,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只有政府集中投资和管理才能产生效益。如邮政、自来水、煤气、电信、电力等

7:单选、

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焦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答案】A

【解析】A选项中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是因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而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与题干意思符合;B选项中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客观事物又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系统和结构,事物的各个要素、部分又不是彼此孤立毫不相干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是整体的一部分;事物又是变化发展的,是一个过程,有它发展的各个阶段。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既要对事物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进行综合,题目中没有体现从整体上综合;C选项是说矛盾分析方法。不仅要看到任何事物都包含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或方面,又要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矛盾双方的各种关系和复杂情况。同时,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即D选项的内容。依照题干所言“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这显然对应的是一些从实际出发,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论,所以选择A选项

8:单选、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遭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的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此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拓展】《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为中国满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签署的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同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在北京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