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A卷)《行测》真题

77:单选题、

定义:①刑事制裁:指人民法院对触犯刑法,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依其应负的刑事责任实施的法律制裁。②民事制裁:指由人民法院依法对于民事违法行为所采取的一种法律制裁。③经济制裁:通常指国家机关根据经济法规,对经济组织的违法行为所采取的一种经济性强制性制裁。典型例证:(1)澳大利亚一教练,被指控对一名幼女进行了性侵犯,法庭上被告对这一指控矢口否认,经法庭审判,认定了其有三起强奸的案件和六起性侵犯的案件,罪名成立。(2)唐某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也没有经过与著作权有关的人员许可,故意删除并改变了其作品,假冒他们署名出版发行,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唐某侵犯著作权。(3)王某在担任某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顾问,利用职务之便,索要和收受数百万元,其行为已构成为受贿罪。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B 1

C 2

D 3

【答案】B

【解析】定义③的关键是“国家机关”,“经济组织的违法行为”。例证中没有与其符合的项;定义①②的关键是“人民法院”,“实施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例证(1)中,由于犯罪行为发生于澳大利亚,因此不符合“人民法院”这一条件,故与①②不存在对应关系;例证(2)中唐某实施民事违法行为,人民法院认定其侵犯著作权,与定义②存在对应关系,所以本题只存在一对对应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78:单选题、

定义:①静止人口:指一个总人口数长期保持不变的人口,需每年出生人口数与死亡人口数总量相等及年龄构成不变的人口群。②现有人口:指在规定的普查标准时点上,普查区内实际居留的人口,不问其是否经常住在普查区内或居住时间的长短。③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经常居住区内的户口登记机关登记为常住人口的人,即户口本上登记的人口。典型例证:(1)某市对一个社区进行了详细的人口调查,结果发现,该社区在过去五年中,每年的总人口数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出生的婴儿的性别比例也差不多。(2)小邱带着妻儿一起去某地旅游,为了节省开支,在景区内的农家住下来,居住期间,适逢当地搞人口普查,小邱一家都登记注册。(3)赵某一年跳槽来到南京某公司工作,在某小区买了80平方米的住宅,赵某用两天把自己的妻儿从老家接来,打算在此居住一段时间。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B 1

C 2

D 3

【答案】C

【解析】例证(1),“由结果发现,该社区在过去五年中,每年的总人口数是完全相同的”与定义静止人口的“总人口数长期保持不变”相符合,两者相对应;例证(2)中,小邱与妻儿是当地的实际居留人口,符合现有人口的定义,两者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例证(3)不涉及人口以及人口登记,与各定义无关,故不存在对应关系。所以本题存在两对对应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79:单选题、

定义:①首属关系: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最初接触的社会关系,即个人首先归属社会关系。它是个社会化和个性形成的首要条件。②次级关系:又称次属关系,指个体在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监护过程中渐次接触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个体继续社会化的重要基础。③正式关系:指社会公共生活中受纪律、法律等进行调节的人际关系,它是一种“人工结构”,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有意识地设计。典型例证:(1)小鲁和小毛是邻居又是小学同学,在一起总是随心所欲,很少限制,并彼此相互影响,经常聚在一起看动漫。(2)在校生小林经职介所介绍做钟点工,她每天12时至14时在李经理家照料小孩吃饭午休然后上学,下午17时至19时在张教授家做饭。(3)小钱与小武在一个单位工作,小钱是机要秘书,小武是设计员,两人住在一起,关系很好,但因单位明确规定不允许工作时间串门,她俩工作时很少有机会能见上一面。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B 1

C 2

D 3

【答案】D

【解析】首属关系的关键是“最初接触的社会关系”,所以家庭关系、儿童伙伴关系、邻里关系等属于首属关系,例证(1)符合该定义;次级关系的关键是“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监护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例证(2)中的钟点工工作正是家庭和学校之外形成的关系,与定义②符合;例证(3)小钱与小武由于“单位明确规定而很少有机会见面”,正是出于受“法律、纪律调节的需要”,显然两者存在对应关系。故本题存在三对对应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80:单选题、

定义:①淡漠:指对外界事物和他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精神状况。②忏悔:指良心和羞耻心支配下的内心自我谴责。③怜悯:指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关切、同情。典型例证:(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B 1

C 2

D 3

【答案】B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与定义各项均不符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唐代诗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悲悯,与定义③相符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现了对远在他乡亲人的思念,与定义各项均不符合。故本题只有一个对应关系存在。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