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单选题、
将明信息变换为密信息称为加密,将密信息变换为明信息称为解密。下列属于加密的是( )。
A 教职工大会上,科技处负责人对大家说:“你们电子信箱的密码都是2004。”
B 小李和爱人约定,谁后出门谁一定要把门窗关好,特别是防盗门要锁好
C 小朱对小李说:“我登上山顶后,如果左手拿一本杂志在挥舞就说明风很大,你就不要上去。”
D 小张的电脑经常有人随意打开,最近发现了大量病毒,为防止文件丢失,小张对自己的电脑重新进行了设置,用中英文字母和数字锁了起来
【答案】D
【解析】由“加密”的定义可知,加密的对象是“明信息”,加密的结果是成为“密信息”。根据这一要求,判断四个选项,只有D项符合。D项中所说的电脑中的信息原本属于人人可以获得的“明信息”,小张“用中英文字母和数字锁了起来”后只有知晓该字母和数字组合的人才能打开电脑或打开特定文件,从而使之符合了“密信息”的特征。
94:单选题、
“破窗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时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下列不属于“破窗效应”的是( )。
A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B 一条条支流受到污染而不治理,汇集到干流中,就会导致干流的污染
C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旦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疑地抛撒,丝毫不觉羞愧
D 一个集体中如果少数人语言不文明而得不到制止,不久就会有许多人语言不文明
【答案】B
【解析】根据“破窗效应”的定义可知,所谓“破窗效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属于心理现象;②“破窗效应”的哲理在于说明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根据“心理现象”这一特征,可以轻易地将B项选出来。因为受污染的支流汇集后导致干流污染,是一种物理现象,而非心理现象。ACD都是典型的 “破窗效应”的表现形式,符合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的特征。
95:单选题、
服从指在他人命令或要求下所实现的自己本来不愿做的行为,亦即按他人旨意行事。下列属于服从的是( )。
A 小杨很想去北京,可一直未有机会。一天公司老总对小杨说:“明天你出差去北京。”小杨说:“一切听老总安排。”第二天小杨就去了北京
B 小侯正在打篮球,突然听到组长小王在大声对他说:“小侯,你的作业还未做呢!你现在就得去做。”小侯听后,勉强地抛下球,向教室奔去
C 小丁周五下午放学后陪同学小李到苏果超市玩了近两小时
D 小于的妻子小陈刚怀孕,小陈对小于说:“从今日起,不准你在家抽烟。”小于愉快地答应了,但不一会儿就在家里抽起了烟
【答案】B
【解析】根据“服从”的定义可知,所谓“服从”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①自己本来不愿做,即行为不是自己的本意;②经过他人命令或要求的过程,即按他人旨意;③最终实现该行为。B项中,小侯的“勉强”表明该行为不是自己的本意,“组长小王在大声对他说:‘小侯,你的作业还未做呢!你现在就得去做。’”可知,该行为经过他人命令或要求的过程,即组长的授意,小侯最终“抛下球,向教室奔去”正吻合最终实现该行为这一特征。
96:单选题、
定义:①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的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就是说当个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②首因效应指在记忆或社会知觉中,最先出现的信息往往记得牢固和准确或给个体留下的印象最鲜明深刻。③近因效应指在记忆或社会知觉中,最近出现的信息往往记得牢固和准确或给个体留下的印象最鲜明深刻。典型行为:(1)已上大学四年级的戴某,对班主任记忆最深的就是刚到校报到时与班主任张老师初次见面时张老师的微笑,尽管张老师平时总带着微笑,但总不及那次微笑迷人。(2)高一新生周某发现第一天给他上语文课的老师年轻漂亮,回家后他就不停地向家人说语文老师年轻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3)小孔与小蔡已10年未见面了,这次见面时双方都记得当年毕业典礼上相互送别的情形。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D
【解析】(1)“已上大学四年级的戴某,对班主任记忆最深的就是刚到校报到时与班主任张老师初次见面时张老师的微笑,尽管张老师平时总带着微笑,但总不及那次微笑迷人。”抓住关键词“记忆最深的就是刚到校报到时”、“初次见面时”,可知这是典型的首因效应。(2)“高一新生周某发现第一天给他上语文课的老师年轻漂亮,回家后他就不停地向家人说语文老师年轻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抓住关键词“发现……年轻漂亮”、“年轻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可知,这是典型的晕轮效应。(3)“小孔与小蔡已10年未见面了,这次见面时双方都记得当年毕业典礼上相互送别的情形。”抓住关键词“10年未见面”、“相互送别”可知毕业送别是最后一次见面,这是典型的近因效应。综上,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3个。
【纠错】注意在解答类似的多定义判断匹配题目时,只要题干没有明确说明要求一一对应的,则不要求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