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甲卷)《行测》真题

5:单选题、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内涵,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这说明(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物质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

C 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常识。“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这句话是解题的突破口。“面子”的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存在,它虽然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这是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热点。题中所述时代变化,而人们的“面子”观念依旧存在的现象出现,正是因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所以选择D 选项。

【纠错】除了直接分析题干还可用排除法,首先B和C是无关选项可以直接排除,其次A选项表述本身是正确的,但是题目中更侧重于表达社会意识相对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有不平衡性,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的相对独立性。所以选D。

6:单选题、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这说明(  )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迁的主力军

D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题中“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都体现的是物质生产,也即是A选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故选A。

7:单选题、

美国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返老还童》,描述的是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一出生便如80岁老人一般,之后便越活越年轻,最后竟以婴儿的形态离开人世。但现实中,古今中外,从没有真正出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  )

A 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返老还童”的神奇干细胞

B 人类现有的医学、生理学技术手段还不可能实现“返老还童”

C “生-弱-壮-衰-亡”是事物发展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D 人类还没有真正找到“穿越”时空的技术手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常识,时间具有一维性,是不可逆的,“穿越”和“返老还童”都是影视剧中的桥段,在现实世界中没有科学依据,事物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所以选C。本题其他选项均与题意不符,且通过生活常识皆可判定错误。

8:单选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两句诗词,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D 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学知识,通过一句古典诗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说明原来昂贵的商品现如今变成了大众商品,说明商品价值量变小了,本题实质考察商品价值量大小由哪个因素来决定。A选项中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不了商品的价值量。C和D两个选项反应的是一种供求关系,市场繁荣、消费观念超前可能引起供不应求,导致商品价格上升,但是决定不了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关系。因此,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