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单选、
党和国家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 )。
A 基本实现现代化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全面实现科学发展
【答案】B
【解析】十六大报告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拓展】“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6:单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寻找应对之策,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渡过难关。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科学分析形势,增强必胜信心,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段文字着重强调的是( )。
A 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
B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
C 要增强信心,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D 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
【答案】B
【解析】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句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从精神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接下来阐述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与B项表述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纠错】A项只是寿命的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不是本文的重点;C项和D项没有指明要完成的任务
27:单选、
根据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我国结核菌感染率为44.5%。估算全国感染人口5.5亿,结核病的防治已经( )。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容忽视
B 迫在眉睫
C 任重道远
D 时不我待
【答案】B
【解析】句中列出了我国结核菌的感染率,并且还给出了感染结核人口的大致数字,通过这些数字的罗列可以看出我国结核病防治的形势非常严峻,结核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采取措施一定要快。选项中只有B项“迫在眉睫”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纠错】“不容忽视”不能体现出形势的严峻,A项错误;“任重道远”不能和“已经”搭配,C项错误;“时不我待”也不能用“已经”来修饰,故D错误
【释义】不容忽视、迫在眉睫、任重道远、时不我待不容忽视:不允许不重视、不注意。是个短语,并非成语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时不我待: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8:单选、
“更开放、更节俭、更务实”,这些真切的感受( )着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步伐,也让仍在金融危机中徘徊的世界看到了中国的信心与力量。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证明
B 昭示
C 展现
D 印证
【答案】D
【解析】根据句意可知,“更开放、更节俭、更务实”感受的切实存在和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事实互相证明,而只有“印证”一词才具有这一含义。故本题答案为D
【纠错】A项中“证明”、C项中“展现”不能与时态助词“着”搭配,故A项、C项错误;B项中填入“昭示”的意思是明白宣示或显示,与文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