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拆迁为何不遇“钉子户”
《半月谈》 201100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769字
地处河北省沧州市核心地带的运河区,3年来完成了33个城中村和旧片区的拆迁改造,累计搬迁1.2万多户,拆迁总量599万平方米,没有一例拒签、冲突和上访,反而受到群众好评。在因拆迁矛盾频发的当下,这里的拆迁为什么没有遇到“钉子户”呢?搬迁补偿多少钱群众最有发言权
运河区作为沧州市的主城区,承担着市区60%以上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任务,但39个城中村分布其中,给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在广泛征求民意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按照省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统一部署,运河区全面展开城中村和旧片区拆迁改造工作。
“拆迁是一个做大‘蛋糕’和利益调整的过程,补偿标准是核心。”运河区区长闫继红说,“开发企业没有利润不做,但群众利益更要保障。只有找准‘利益平衡点’,才能实现共赢。”运河区严把源头关,在精挑细选开发企业上下工夫,政府按照招投标程序,依法严格筛选开发企业,所选企业必须“信誉好、有资质、有实力、有品牌、社会知名度高”,河北建投、建工、建设等大型国有企业均在竞标中胜出。
“拆的是一家一户的房子,补偿多少钱,群众最有发言权。”服务大季屯项目负责人、区委副书记戴树胜说。在制定补偿政策时,政府做“媒人”,以当地市场价格为参照,让群众代表与开发企业面对面,充分发表各自意见,陈述理由。初定方案后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方案,进行公示。一中前街项目由于地形复杂、人员成分复杂、各种情况复杂,补偿方案经过20多次修改,最终制定出5个不同类型的补偿办法,满足了不同类型拆迁户的要求。大季屯项目收到群众意见建议930多条,诉求合理的纳入方案中;不合理的,由区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工作队,不厌其详地上门答复、解释。
拆迁评估是最繁琐,也最容易出现“人情拆迁”的一环。运河区对评估公司的选择严之又严,并对专业评估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评估测算结果全部公示,让左邻右舍都知道。对抱怨自己的评估低或别人高的,拆迁户提出复评申请后,再重新人户评估,并进行全程录像。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运河区在坚持公平、公正、依法的基础上,把拆迁每一项决策、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全部放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在城市建设中当家做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了已实施的33个拆迁项目全部顺利完成。
严把补偿“生命线”先融坚冰后行船
记者在运河区采访中,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之所以3年来拆迁很顺利,关键就是“一个政策管到底”。据闫继红介绍,补偿标准是几方共同商议的,是广大群众赞同的,一旦确定下来,就要牢牢把住这条“生命线”,保持政策的刚性不变。不能让先搬家的群众吃亏,也决不让后搬家甚至“以闹取胜”的沾光,这也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
3年来,运河区绝大多数项目所涉及的拆迁户,90%以上的均在约定期限内满意搬迁。那么,对一时不同意拆迁的群众怎么办?先融坚冰再开船,这是运河区上下的一致共识。闫继红说:“我们的干部视群众为亲人,用真情、真诚暖民心,就没有捂不化的冰。”
采访中,负责一线拆迁的多名工作人员介绍,迟拆群众往往心中有不同的结,比如,故土难离的、存在房产纠纷的、提出与拆迁无关理由的等。只有找到真正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才能解开心中的疙瘩。运河区3年来共解决拆迁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700余件,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近3000件。
真正的难题是个别漫天要价、想“以闹取胜”的拆迁户。在持续不断做好思想工作基础上,运河区让这些人自己选择他们信服的亲朋好友,政府出面邀请相关专家、律师、拆迁群众代表等,共同召开听证会,把理由摆在桌面,让诉求“见光”,与周围邻里的补偿相对比,使他们自己主动放弃摆不到桌面上的过高要求。
一名姓赵的居民因补偿要求过高,多次做工作无果,并扰乱听证会。他声言家中有炸药,不答应条件就点燃。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喜爱收藏酒瓶,于是四处搜集各式酒瓶送给他。老赵终于被真诚和良苦用心所打动,顺利地签订了拆迁协议。之后,老赵没有找到合适的房源,工作人员又协调拆迁公司宽限时间,帮助他找到房源搬家。他又一次被感动:“协议已签完了,本来可以不管我了,可是仍像家人一样待我,真是愧对你们了。”
运河区委书记田金昌说:“如果干部把群众视为钉子,心中就会想到锤子,就会想到对抗,用锤子去砸钉子,钉子永远是钉子。如果把群众看成亲人,付出真情去温暖,再坚硬的‘冰’也会被融化,再不配合的群众也不会变成‘钉子户’。”
百姓利益想周全后顾之忧解在先
在拆迁中,不少群众更看重眼前补偿多少,但对长远利益往往考虑较少。“群众的现实利益要保障,长远利益更要保障。”闫继红说,“群众想到的,我们要办好,群众没想到的,我们更得为群众想周全、办好。”
在回迁房建设上,运河区政府严格要求开发商确定最佳回迁楼位置,保证回迁楼与商品楼同等质量。在一些大的回迁区,规定必须建医院、学校、幼儿园、商场、社区服务、公园、绿地等公共配套设施,真正让百姓住得舒心、活得开心。
城中村拆迁时,往往有村集体的空地,运河区借此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在大季屯项目上,开发企业为村集体提供4.8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村民人股、定期分红。从2010年11月开始,村集体为50岁以上的村民按月发放养老金,由村集体收益集中支付,让百姓老有所养。许官屯项目改造后,开发商为村集体提供2.5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和3000平方米的地下菜市场,村里为村民办理了医疗保险,并定期发放养老金。
小孙庄颐和广场改造项目建成后,为村民创造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很多群众在附近就能打工赚钱。大和庄、大季屯、五七新村等多个项目都不同程度地为村集体、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据了解,运河区已有2个项目成功回迁,近10个项目已完成回迁楼主体工程,其他项目也都能够按时回迁。
记者走进已住进回迁新居的路先生家,家里条件与城里人没有什么两样。说起当初拆迁,路先生仍激动不已:“我当时住5间平房一个院,好好的,扭不过弯来。签协议时还让村干部和工作队员费了不少劲。”回迁后,他获得了70多平方米和90多平方米的两套楼房,老两口住进了面积小的房子,面积大的租了出去,每月可收入租金800元。“过去自己烧煤炉取暖,又脏又费事,村里天黑没路灯,不拿手电走不了路,现在‘闭著眼’也能走回家。要早知道这样,当初我第一个签协议,还能早点享上福。”在第二期、第三期的拆迁中,路先生主动做通儿女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搬迁。
缉辑:高远至
半月谈记者新春走边疆
《半月谈》 201100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12字
编者按: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年伊始,半月谈记者走进基层,聚焦基层变化,关注民情民意。
本刊将连续刊登记者走基层稿件,让我们首先走进边疆民族地区,走进边疆基层百姓的生活,看看那里独具特色的新年新生活,听听那里各族百姓的心声。
热闹的乡村巴扎
新疆的集市在当地叫做巴扎。临近春节,伊犁察布查尔种羊场的巴扎变得更加热闹起来,哈萨克族牧民拜山白·加格斯拜赶着他家里的15只羊也来赶热闹。
在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所有的乡镇都有自己的巴扎日。每到巴扎日,这个乡和住在附近的村民都会来赶巴扎。这一天正好轮到察布查尔种羊场的巴扎,家住附近的拜山白早早地就来到了这里。
虽然哈萨克族不过春节,但是拜山白还是赶在春节前把家里的15只长得比较好的羊卖掉。
拜山白对记者说:“这个时间,来买羊的人多,而且价钱也能卖得高点。”
他告诉记者,今年市场行情好,这些羊不愁卖,每只羊能比去年多卖上四五十块钱。等把这些羊卖了之后,打算用钱再买些羊羔,还会给家里人买些新衣服,给上学的12岁大女儿买些学习用品。
虽然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但如织的人流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是构成了春节前种羊场巴扎日的特有风貌,沿街摆放的琳琅满目的各类齑品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使人们放下脚步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成百上千的农牧民群众从各村汇集到这里,满载而归的他们期待着新的一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