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食品安全问题喜忧参半。
材料二:煤矿生产安全在问题中寻找解决思路。
材料三:药品安全问题寻求制度层面的解决。
材料四:环境安全问题超越经济发展,更为各方关注。
材料五: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呈现上升趋势。
材料六:公共安全成为国家政策重要组成部分。
二、解题分析
本套试题材料所涉及话题在近几年比较热门,相关的事例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数考生对此应该并不陌生。但是,新闻的离散性使考生可能更关注于一事一人,而没有从宏观上对问题本身及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整合、提炼、深化,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尚处于浅显化、边缘化地带。这无疑会在考试中制约考生的思路。实际上,本套申论试卷的四道题目仍是比较传统的类型,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并不难解决。
第一题要求总结材料。先仔细阅读材料,将每篇材料予以概括。各篇材料分别谈及食品安全问题、煤矿生产问题、药品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公共安全的相关政策。需要注意的是,每篇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材料(一)中的食品安全不仅有反面案例,还有一些企业、政府机构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材料(五)中的网络安全则重在讲案例和发展趋势,材料(二)、材料(三)则重在揭示问题背后制度层面的弊端。那么,在概括材料的时候就要对这些不同有所体现。
第二题要求加标题。本题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就可以完成,但要注意用词凝练,且能涵盖所有材料中所有信息。材料(一)因为既有正面事例,又有反面事例,所以标题要两方面都考虑到,材料(二)是一篇访谈,所以要抓住记者和李毅中谈话的主题来命题。还要注意的是,虽然“本题要求”并无实质性内容,但仍注意要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命题,过于花哨(如:《食品,安全?》)、过于学究气(如:《从食品安全寻觅变革身影》)、为吸引人眼球而作的“爆炸性题目”(如:《安监局长揭秘矿难惊人内幕》)、纯粹的事件性题目(如:《记者专访国家安监局长》)、带有强烈感情的题目(如:《啊!食品隐患何时休?》)等都是不可取的,命题风格应当力求庄重、朴实、严肃,既能使群众看懂,又能有政府工作人员的语言风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