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1.D 解析:“繁殖”一般不用于形容人,而且缺少增多增广的意思;“挖掘”过于具体,且就遗址来说缺乏“打开”的意思。故本题答案为D。
22.D 解析: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有目共睹:人人都能看见,形容极其明显;学生的学习负担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微辞”是“隐晦的批评”,“微言”是“精微的语言”,结合句意,应选“微辞”。
23.D 解析:近义词辨析,“超脱”指不拘泥成规、传统等;“解脱”有甩掉的意思。“消除”指使之不存在,除去;“消减”指程度减轻。这里的疲劳只能是“消减”不可能是“消除”。“飘荡”形容在空中飘摆或飞升;“飘溢”是飘荡洋溢的意思。
24.D 解析: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可以用来指观念。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精华:指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汲取与“精华”、“精髓”搭配。
25.B 解析:洞若观火:形容对事物观察得清楚明白,就像看火一样。这里只有与“看透”搭配恰当,故可排除A、C、D项,选B。
26.D 解析:却是有转折意味,才是有强调之意,题意是进一步而非转折意思,故选“才是”,A、C排除。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还是”表转折的连词与之呼应;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与题意不符,故选“尽管”。
27.C 解析:联系上下文,深度为纵向,高度亦然,排除A、D项,线条细用春蚕吐丝形容,弱柳扶风一般形容人柔弱的样子。故答案为C。
28.A 解析:略
29.D 解析:杀人越货专指杀人并抢夺财物的盗匪行径,在这里修饰江洋大盗最为恰当。其他三项均无抢夺财物之意,没有点出盗匪的本质。
30.A 解析:珠联璧和比喻美好的人及事物凑在一起,符合题意“完美无缺地结合了起来。”环环相扣明显不符。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相互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故后两个成语也不恰当。
31.D 解析:略
32.B 解析:B项表述不全面。“现行的比较”除B项的内容外,还包括比较“已知毒素和其他一些破坏营养物质的成分等的含量。”
33.C 解析:第一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生产的发展导致“科学”与“文学”分开,第二句话主要是说分工太细,使研究科学的人研究范围窄,成为分工的奴隶。综合起来,作者的意图是支持分工,但研究者应该扩大视听、文理兼通。故C正确,A说法片面,B、D错误。
34.A 解析:“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是说经典名著多,不是成为精神矿藏的原因。故答案为A。
35.D 解析:于右任的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意愿。A项不全面,B、C项是他这种意愿说明的趋势。故正确答案为D。
36.C 解析:文中没有南国、北国的轻重之别,重在强调落叶这一现象,故C项理解最为准确。
37.B 解析:只要把语序理顺,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陈述对象是“基因技术”。故答案为B。
38.C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要把握下定义的方法,答案为C。
39.A 解析:文中说“美国每年的航班延误中约有70%是由于天气原因引起的”,接着又说“第二大原因就是美国国家空域系统容量不足”,故答案为A。
40.D 解析:A项表述不全,B、C两项明显错误,只有D项准确表达了“此”的含义。
41.C 解析:A项“它强调人类的‘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不属于深环境论观点;B项,自然与人不同样处于道德主体地位;D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不是由工具价值而来的。
42.A 解析:此次在铁古拉遗址发现的陶器,并非“均为夹砂陶、平底器,手工制作”,根据“陶器以生活用容器为主,皆为夹砂陶……其他的还有纺轮、珠等生产工具”可以确定文章的说明层次:先说“生活用容器的特点”,后点出“生产工具”。具有“夹砂陶、平底器,手工制作”特点的是“生活容器”。
43.B 解析:A项,描述地域特征;C项,描述价值;D项,中国的具体情况。
44.D 解析:文段马丁·路德说到“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是对教权的全面否定,体现了他挑战教权的决心。
45.D 解析:A项,呈现出一种“文人化”的面貌不正确,应是“非文人化”的面貌;B项,“尚武”“轻儒”不存在递进关系,因而“更使”一词用得不当;C项,从“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知,C选项错。故选D。
46.D 解析:原文说的是六字篆书,有的大小不一,而非六字小楷,故D项错误。
47.D 解析:D项较为全面,包括A、B、C三项所述危害,故答案为D。
48.A 解析:文中明确指出人与生物圈计划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故A项正确。
49.B 解析:略
50.B 解析:A项,“植物”范围扩大,“为适应外界环境”也属无中生有;C项,“所有豆科植物”范围扩大,“闭合起来”表达不严密;D项,“捕蝇草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这与“植物睡眠”是有区别的。故B项正确。
(责任编辑:hu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