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四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是从会计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它是企业在过去一个时期里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至于未来的交易或事项以及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则不属于现实的资产,不能作为资产确认。例如,企业通过购买、自行制造等方式形成某项设备,或因销售产品而形成一项应收账款等等,都是企业的资产;但企业预计在未来某个时点将要购买的设备,因其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一般来说,一项资源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企业应该拥有其所有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其他企业、单位或个人未经同意,不能擅自使用本企业的该项资源。即一项资源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通常要看其所有权是否属于该企业。但企业是否拥有一项资源的所有权,并不是确认资产的绝对标准。对于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能够实际控制的,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所谓“实际控制”一项资源,从形式上看,意味着企业对该项资源具有实际经营管理权,能够自主地运用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谋求经济利益;从实质上看,意味着企业享有与该项资源的所有权有关的经济利益,并承担着相应的风险。例如,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看企业在租赁期内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项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或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项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该项资产,并从中受益,因此,从经济实质来看,承租企业能够控制该项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指资产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企业现在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既可以是有形的(如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专利权、商标权等),但它们都必须具有服务潜力,通过有效利用,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则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一项资产既可以单独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可以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已经取得的某项资产,如果其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已经不复存在,就应该将其剔除。例如,一条在技术上已经被淘汰的生产线,尽管其实物形态仍然存在,但它实际上已经不能再用于产品生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就不应继续作为企业的资产,而应在其失去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时候,确认为一项损失。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
  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第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负债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即负债作为企业承担的一种义务,是由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已承担的义务。例如,购置货物或使用劳务会产生应付账款(已经预付或是在交货时支付的款项除外),接受银行贷款则会产生偿还贷款的义务。只有源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上才有可能确认为负债。对于企业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筹资计划等,并不构成企业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等方式予以清偿。例如,企业赊购一批材料,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尚未付款,该笔业务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应确认为企业的负债,需要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清偿。有时,企业可能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来了结一项现有的负债,但最终一般都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期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称为净资产,因此,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投资者(即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放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润的流出。留存收益是所有者(股东)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在历年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净利润的留存额。在我国,留存收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因而,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不同,可以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实收资本(或投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的、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是指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中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企业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本年度待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具有如下特征:
  1.它是一种剩余权益。权益可分为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而债权人的权益优先于所有者权益,即企业的资产必须在保证企业所有的债务得以清偿后,才归所有者享有。因此,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它是在保证了债权人权益之后的一种权益,即剩余权益。
  2.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共同构成企业全部资产的来源,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所有者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是由谁投资的,归谁所有。企业的全部资产,除了归债权人所有外,应归投资者所有。但必须注意,所有者权益与企业特定的、具体的资产并无直接关系,它并不与企业任何具体的资产项目发生对应关系。例如,一定数额的所有者权益并不代表相应数额的货币资产或存货。所有者权益只是在整体上、在抽象的意义上与企业的资产保持数量关系。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取得收入,标志着企业为社会提供了物质产品或服务以及商品或劳务价值的实现,这不仅可以补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而且能够实现价值的增值,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和不断扩展提供基本条件。
  收入具有如下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
  3.收入的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5.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以及建造合同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营性活动所实现的收入,通常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也较大。不同行业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不同,例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旅游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客房收入、餐饮收入等;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贷款利息收入和办理结算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与经营性活动相关的活动所实现的收入,它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次要交易实现的收入,因此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较小。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不同,例如,工业企业的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周围材料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对外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施工企业的产品销售、作业销售、提供水、电气的劳务收入等;商品流通企业为其他单位代销商品收取的手续费以及开展代修、代配、代租、代回收等业务取得的收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它代表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而付出的代价,或者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的牺牲。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必然发生各种耗费,包括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耗费、机器设备等劳动手段的耗费和劳动力的耗费以及其他有关的各项支出等,这些耗费与支出就构成了企业的费用。
  费用具有如下特征:
  1.费用是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4.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即产品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等,它一般不能直接计入某项产品成本,而需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职工薪酬和福利费等;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职工薪酬、办公费、差旅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所发生的费用,如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若企业发生了亏损,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业绩下滑。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其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增强获利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利润是衡量企业做法的一个重要标志,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部分。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会计等式
  如上所述,六项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特定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来表示,称为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任何企业要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又必然有其来源,为企业提供资产来源的人,对企业的资产就具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因此权益代表着资产的来源,资产和权益相互依存,没有权益就没有资产,没有资产也就无所谓权益,两者在数量上,体现为必然相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公式表达如下:
  资产=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它们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其中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可见,资产来源于权益,而权益又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因此,上述公式可以进一步表述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时点上资产的分布和权益的构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金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基本内容,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会计中设置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是指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一切业务事项。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归纳起来有四大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
  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这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进一步展开,又可出现以下九种情形:
  1.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
  2.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
  3.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
  4.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
  5.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6.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8.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但无论经济业务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下面举例说明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例1-1】现以阳光公司为例来说明会计等式的恒等性。假设2008年12月31日阳光公司的会计要素和项目余额如表1-1,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成立。
  表1-1会计科目余额表
  单位:元资产类科目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金额库存现金1 000短期借款30 000银行存款329 000应付账款50 000应付利润30 000盈余公积20 000实收资本100 000未分配利润100 000合计330 000合计330 000阳光公司2009年1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阳光公司从银行提取现金20 000元备用。这一项业务表现为一项资产减少20 000元,另一项资产增加20 000元,资产的总金额不变,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2)阳光公司向银行借款40 000元归还到期的应付货款40 000元。这一项业务表现为一项负债增加40 000元,另一项负债减少40 000元,负债的总金额不变,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3)阳光公司召开董事会,决定从盈余公积中拿出12 000元转增实收资本,办理转账手续。此项业务表现为一项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12 000元,另一项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12 000元,所有者权益的总金额不变,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上述三种情况分别属于前述第5、7、6类事项,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4)一位新的投资者向阳光公司增加货币投资100 000元,资金已存入银行。此项业务表现为资产增加100 000元,所有者权益增加100 000元。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增加100 000元,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5)阳光公司向银行借款100 000元存入银行。这一项业务表现为资产增加100 000元,负债增加100 000元。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增加100 000元,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上述两种情况分别属于前述第1、2类事项,即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6)阳光公司的原有投资者之一减少对阳光公司的投资500 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这一项业务表现为资产减少50 000元,所有者权益减少50 000元。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少50 000元,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7)阳光公司归还短期借款30 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这一项业务表现为资产减少30 000元,负债减少30 000元。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少30 000元,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上述两种情况分别属于前述第4、3类事项,即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8)阳光公司经研究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5万元。此项业务表现为负债中的应利润增加了5万元,同时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减少了5万元,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会计要素一增一减,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9)投资者代阳光公司偿还到期的银行短期贷款100 000元,并同意作为对阳光公司的追加投资100 000元,已办理有关手续。此项业务表现为一项负债减少100 000元,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100 000元。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会计要素一增一减,会计等式左右相等。
  上述情况属于前述引起会计要素变化的第8、9类事项,即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阳光公司在上述业务结束后,计算会计要素项目的金额,阳光公司的会计要素和余额如表1-2,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依然存在。
  表1-2科目余额表
  单位:元资产类科目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金额库存现金21 000短期借款40 000银行存款429 000应付账款10 000应付利润80 000盈余公积8 000实收资本262 000未分配利润50 000合计450 000合计450 000(三)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企业将一定会计期间所形成的全部收入与发生的全部费用相比较,其差额就是企业在这一期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其差额就是利润;反之,就是亏损。因此,就有了下列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是对会计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称为第二会计等式。它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四)全部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期初,资金运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企业既没有取得收入,也没有发生费用,因此会计等式就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在会计期间内,企业一方面取得收入,并因此而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另一方面企业要发生各种费用,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因此,在会计期间,会计等式就转化为下列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到了会计期末,企业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计算出利润。此时会计等式又转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企业的利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一部分按照比例分配给投资者,使企业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归入所有者权益。这样在会计期末结账之后的会计等式又恢复到会计期初的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可以看出,全部会计要素之间的会计等式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企业的资金总是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持续不断地运动。从某一具体时点上观察,可以看出资金的静态规律;从某一时期观察,又可以总结出资金的动态规律。
  经典真题示例
  1.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是()。
  A. 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B. 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C. 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D. 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答案】C
  【解析】销售商品与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属于日常活动。利得与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无关。故选C。
  2.下列哪项不属于资产类科目()。
  A. 低值易耗品B. 材料成本差异
  C. 待处理财产损溢D. 存入保证金
  【答案】D
  【解析】会计科目按照其反映的会计对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按照我国财政部2007年制定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的会计科目,存入保证金属于负债类科目,故选D。
  3.信用社的()是信用社的一定会计期间所获得的经营成果。
  A.资产 B.利润 C.收入 D.费用
  【答案】B
  【解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的成本与费用后的差额。故B选项正确。
  4.下列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A. 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 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 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答案】C
  【解析】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一个法律主体,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故选C。
  5.下列哪些经济业务引起负债和资产同向变化()。
  A. 销售一批产品,现金收讫B. 以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100 000元
  C. 借入短期借款100 000元D. 购入一批原材料,款项尚未支付
  【答案】BCD
  【解析】A引起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不变;B引起资产和负债均增加;C引起资产和负债均减少;D引起资产和负债均增加。故选BCD。
  6.X企业向Y企业增加货币投资200万元,资金已存入银行,则对于Y企业有()。
  A. 资产增加200万元B. 所有者权益增加200万元
  C. 实收资本增加200万元  D. 银行存款增加200万元
  【答案】ABCD
  【解析】这项业务表现为资产增加200万元,所有者权益增加200万元。它涉及“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故选ABCD。
  7.甲公司向银行借款1 000 000元存入银行,这一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是()。
  A. 资产增加B. 资产减少
  C. 负债增加  D. 所有者权益不变
  【答案】ACD
  【解析】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知,资产增加1 000 000元,负债也增加1 000 000元,因此所有者权益不变。故选ACD。
  8.下列关于会计的基本职能,说法错误的是()。
  A. 会计核算主要是以数量和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B.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
  C.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D. 会计核算比会计监督更加重要
  【答案】ABD
  【解析】会计核算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同等重要。故选ABD。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