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以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信息可靠。
真实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势必无法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歪曲的,不仅不能发挥会计的作用,而且还将导致错误的决策。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某些预测。从而具有反馈价值;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预测和决策,从而具有预测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坚持相关性原则,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对于特定用途的会计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来提供,可以采用其他的提供形式。
三、明晰性
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上述基本要求,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在我国,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使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显然,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是保证会计信息可比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各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的要求。可比性包含一致性。一致性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复杂多样,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可以有多种可选择的核算方法。例如,存货的领用发出,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一致性的前提是企业在前后各个会计期间尽可能地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但应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有些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似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而应作为融资事项处理。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否则,其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反而会误导其决策。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凡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使用者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予以充分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在评价某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例如,企业将售出商品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确认一项预计负债,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但企业在应用谨慎性要求的过程中,不允许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入,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则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客观、可比、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编制出财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