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2 15:20:28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宏阳股份
三、综合分析题
151.A[解析]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D项错误。
152.C[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选项A表述错误。题干中未体现意识的超前性,而且题干中的认识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故应排除B、D项。
153.D[解析] 略
154.B[解析] 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地震是地质活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并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故本题答案为B。
155.C[解析] 略
156.BCD [解析]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因果联系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几种主要的类型是: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故本题选BCD。
157.BC[解析] 材料中,倪寻和李延相同的病症是现象,是结果,而引起头疼发热这一病症的是本质,是原因。A项体现的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B项体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C项体现的是事物的现象和本质。D项体现的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要先创造一定的条件。本题选BC。
158.ACD[解析] 华佗的治病行为告诉我们,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并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A项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B项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D两项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本题选ACD。
159.ABCD[解析] 略
160.ACD[解析] 材料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1)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华佗对症下药是透过头疼发热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疾病的本质。(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引起头疼发热这一结果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华佗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不同的病因,做到了对症下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头疼发热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但病因有其特殊性。故本题选ACD。
四、材料处理题
161.[解析] (1)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在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影响青蒿素产业发展的四种因素。
(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青蒿素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尽管存在一些障碍,但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为该产业的发展创造便利。
(3)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该产业在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又要看到营销、相关产业支撑等方面的劣势,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因素。
162.[解析] 五只羊各有特色,这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五只羊又都蕴含着主办城市的文化魅力,这表明矛盾具有普遍性;乐羊羊的设计者将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63.[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这些精神属于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于推动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坚持以它们作为指导。
164.[解析] (1)上述材料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2)材料一中,人们利用喜鹊、马蜂、青蛙来消灭害虫的事例,说明只要正确认识和利用事物的联系,就能因势利导,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人类造福。
(3)材料二中的“滥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事例说明人们如果忽视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就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
(4)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类活动的预见性;要善于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5)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人们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就要受到惩罚,材料中所说的破坏植被造的恶果就是如此。
165.[解析] (1)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是必须改革的原因,只有寻因究果,才能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增强分配中的预见性,通过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把社会财富分好。
166.[解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167.[解析] (1)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
(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
(5)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168.[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既对立又统一。行政机关裁量权过大容易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其威望和公信力。行政机关对权力自我设限,虽然会缩小行政裁量权的自由度,但能够使权力运行更加公正、透明、规范,工作效率更高,群众更加认可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不会削弱反而会提高政府的权威。
169.[解析] (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调查和挖掘海南的独特文化资源,分析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特殊要求。
(2)根据文化资源的不同特色,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倡导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170.[解析] (1)体现了认识需要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随着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了传统GDP指标的诸多缺陷,而采用绿色GDP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更好地体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所以它是人们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2)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导致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决定认识必须向前发展。
(3)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主要表现为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开展,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入歧途。绿色GDP作为一种更加科学的认识,建立以此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表明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顺利开展。
五、简析题
171.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集中地表现为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按其性质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由于认识的性质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促进人们通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积极的成果。相反,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它妨碍人们去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若把错误认识变为行动,就会造成实际的危害。
172. [解析]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和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担当者,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173. [解析]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满足个人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每个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另一方面,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责,尽可能地奉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造福,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174. [解析]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任何感性认识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抽象和概括。
175.[解析]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
(1)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世界运动、发展的内在源泉的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它们的关键;
(3)对立统一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176.[解析] 矛盾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正确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
177.[解析] (1)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
(2)质变过程中有量变的特征,就是质变过程包含着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旧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消亡。
178.[解析] (1)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囊括了社会的基本领域。
(2)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3)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过程体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179.[解析] (1)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是社会形态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而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质变和量变。
(2)社会前进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总趋势中的暂时的“回复”和局部的“倒退”。“回复”和“倒退”是曲折性的两种类型。社会前进中的“回复”是新事物前进的曲折性,是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正常秩序。社会前进中的“倒退”是旧势力复辟的曲折性。
(3)曲折前进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也不例外,曲折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180.[解析]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人的劳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可以归结为人的社会关系。人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表现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本质。社会关系使个人成为社会化的人,人们从社会关系中形成并获得自己的社会性,从而确定了自己是人的社会本质。因此,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六、论述题
181.[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旧生产关系的灭亡和新生产关系的产生,都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所决定的。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它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182.[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矛盾性质的特殊性。从空间上看,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物质运动形式也各有不同性质的矛盾。从时间上看,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性质的矛盾。
(2)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现实存在的矛盾不是由单一的矛盾构成的,各种矛盾之间和矛盾的各个方面之间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表现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首先,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其次,每一矛盾内部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183.[解析]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第二,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结合在一起的,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第一,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局部要服从全局,反对片面强调局部而不顾全局,更要反对以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的分散主义倾向。
第二,在着眼于全局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和照顾到局部,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一定的重要作用,调动局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片面强调全局利益的倾向。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184.[解析]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如下: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过程。
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①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②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③它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
185. [解析]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具体性质和形态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由物质所引起的,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最终的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歪理邪说,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决不能从主观想象或书本条文出发。这就是在实践中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相关推荐:
2013年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专项全能课程全新升级
↓↓↓↓2021年省公务员考试相关产品推荐↓↓↓↓ | |||
2021省考万人 模考大赛 |
2021省考红领决胜 点击进入 |
2021省考红领培优 领取进入 |
2021年省考复刻专题 再战成公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