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登录

三支一扶招聘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三支一扶考试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 > 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词汇(4)

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词汇(4)

2015-09-14 15:52:16 三支一扶招聘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三支一扶招聘考试网华图教育发布: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词汇(4),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htszyf),欢迎加入全国三支一扶备考交流群:764172889。

  91、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表现:①认识对实践有(导向)作用;②认识有(相对独立)性;③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92、主体反映客体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93、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94、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9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①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

  96、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需要:①掌握(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②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思维的逻辑)加工。

  97、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①一定的(技术手段);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98、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注意,认识的总规律不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实践。

  99、真理是(哲学)范畴,它要求(主观同客观)相符合,它不是(客观实在),而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100、真理的客观性:①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③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

  10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02、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性、(相对)性。)

  103、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及存在的(无条件性)。

  104、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0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106、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就是由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的过程。

  107、是非得失,(是非)即真理,(得失)即价值。

  108、真理和价值(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引导)。※可以相互渗透的有:真理和价值、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

  109、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

  110、真理和价值的区别:真理是对(客体)的尺度,是(统一的、一元的);价值是对(主体)的尺度,是(多样的、多元的)。※统一性原则、多样化原则

  111、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认识与实践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2、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在对象性活动中,进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和(认识活动范围)的客观对象。

  113、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主客体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

  114、主体的认识能力主要包括:主体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知识和经验),(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115、主体的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①全面、准确地把握认识客体的(感性材料);②透过大量感性材料的现象,达到对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③运用认识的理论成果制定行动的计划、方案,形成(实践)观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认识。

  116、社会历史观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1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18、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119、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主要是指(生产方式)。

  120、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的是(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Q群福利小灶
微信号:华图三支一扶htszyf 2022三支一扶备考群:369915574
领取2022备考礼包 加群免费领取备考资料
考试资讯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点击加入三支一扶备考群
(编辑:liap)

官方图书推荐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