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之所以不被大家喜欢就是因为他的举动似乎都被诸葛亮料中,而且屡屡在诸葛亮的手中吃亏,曹操本来是东吴打败了却让刘备摘了桃子,诸葛亮给鲁肃那是大送“好人卡”。可是,如果抛开了感情因素,单纯从策略上来看鲁肃的举动,你就会发现,鲁肃比起诸葛亮的手腕来说强的不只是一点半点。
先说孙刘联盟,这是的共同利益,对刘备来说是必须的,但对孙权来说又何尝不是更重要?刘备穷光蛋一个,是光脚的,但孙权坐拥江东八十一州可穿着鞋呢!相比刘备打不过就跑,孙权可是走不了的!因此,孙刘联盟对孙权来说更迫切,联盟上吃点亏也愿意,毕竟多一点力量就多一分胜算!
赤壁之战打完了,东吴出了力,最后胜利果实却被刘备摘到了。你刘皇叔号称仁义,难道你好意思?于是,刘备只能跟鲁肃立下了“租借”合同,等拿了西蜀之后再还荆州。
看上去鲁肃对刘备政权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仅把荆州借了出去,还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年纪一大把的刘备!
你看,够仗义吧?这简直就是老实到了让你都没有借口欺负,都不好意思欺负的地步!你刘备也号称仁义,你还能好意思背盟?
这就是鲁肃的外交手法——仁义之道!我对你这么好,而且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你还能不被吸引的跟我结盟?既然跟我结盟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利益和帮助,你又怎么会被盟呢?这种做法上承孔子的儒家思想,他在《季氏将伐颛顼》一文中就表达了他的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虽然当今世界跟三国时期的大情况并不相同,但我国的外交手法依然跟鲁肃有着很大的相同部分——对于第三世界国家不仅义务捐助,还贷款资助,最后还共同发展。用仁义来感化他们,来包容他们,来吸引他们。故而,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更是在世界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有钱大家一起赚,不亦乐乎?
鲁肃最精彩的外交手腕就是一直占据着名分大义和永远保留着和平解决的渠道。荆州虽然被刘备摘了桃子,但荆州的所属权却是有着契约的,是属于东吴的,这样东吴就占据先天性的名分大义。而这种双方矛盾无比尖锐的时刻,鲁肃却一直都在维持双方的沟通渠道,让孙刘之间维持着僵而不破的脆弱关系,避免了被曹操分而破之的可能!
《三国演义》中很多人都惋惜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我却丝毫不感觉到意外,反而有些可惜鲁肃死得早!
诸葛亮帮助刘备取得荆州靠的是“借”,是靠着“透支信用”,使用信用卡借贷得到的,是鲁肃替孙权借给刘备的!到来诸葛亮想要用既成事实来占据荆州时,信用透支在关羽攻打曹操体现了出来,被吕蒙袭取荆州,关羽也兵败身死。
只是,在东吴得到荆州的时候,鲁肃已经去世了,而孙权老年的昏庸和后继者无能最终让东吴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而这一次荆州之战,东吴一直都是站住了道义,因为荆州本来就是他们的,他们是拿回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这是无可厚非的。直到刘备夷陵之战兵败后,蜀国最终也失去了进军中原的能力,而诸葛亮为了避免两面夹攻也必须再度向东吴求和联盟,这才能避免来自于荆州的压力。
从鲁肃的行为上能够清晰的看出,占据了名分大义的东吴虽然吃亏了,但他们借给刘备“荆州”期间,避免了来自于襄阳的压力,也更有精力解决国内的山越一族,即减少了外患,又解决了内忧,而当他们拿回了荆州却又逼迫蜀国主动求和,在外交上先天占据了优势。
与鲁肃的外交策略类似的是——我国在外交上一直都是占据名分大义,同时也并不因为双方的仇恨矛盾而主观影响决策,反而是根据国家利益来决定国际关系以朝鲜问题为例,六方会谈一直紧张的维持了很久,但我国一直都占据了名分大义,站在了国际立场上进行心平气和的谈判,试图和平解决问题。就算最后六方会谈一轮轮谈判和平解决的希望告破,依然没有因此而恼羞成怒与朝鲜断交。就连与我国仇深似海的日本,也为了国家利益建立了国际正常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