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析公考

您当前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公务员考试网 > 点析公考 > 备考解析 > 行测解析 >

2022国考行测之“偷换概念”

2021-07-26 15:42:56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能力测试考试中,逻辑判断模块越来越偏重于论证题目的考查。其中,在选项中寻找与题干论证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题型逐渐成为考查重点,这类题型我们称之为平行结构,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平行结构题目中与我们的日常对话相关性很高的一种出题形式——谬误评价类。

论证过程中常见的逻辑谬误有偷换概念、转移话题、诉诸人身、循环论证等,由于偷换概念的题目在考试中更为常见,而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员在这种类型的题目上的错误率更高。

1.什么是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有意地将原论点中的概念进行曲解,替换为别的概念,以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或者是对对方进行反驳。比如:

一位中学老师给学生讲中国近代史,在课堂上向某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这位学生居然回答说:“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

在上面这段对话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和同学看似都在说是否“认识”孙中山的问题,但很明显的是,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的过程中,将“认识”的概念曲解了。老师问:“你如何认识孙中山?”,这里的“认识”更多地是希望学生对历史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学生说的“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则意在指出,他没有跟孙中山打过交道。

所以说,偷换概念这种逻辑谬误,给我们一种很直观的感受就是,对方似乎回答了我的问题,但其实他并没有就题论题地回答,而是通过曲解我们的问题,回复了一句看似正确的话而已。

2.如何来准确识别题干中的论证错误是偷换概念?

①准确识别题型

首先我们要能够准确识平行结构这类题目,也就是在题干设问提到“下列选项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而且题干中的论证更多地以两人对话的方式出现时,我们需要意识到在对话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逻辑谬误。

②注意对话过程中出现的相同词汇

偷换概念这类逻辑谬误,会在反驳过程中,将对方的论点进行曲解,所以会在双方的对话中出现相同的词语,只要我们发现这个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在双方的句子中其实有着不同的含义时,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有一方使用了偷换概念的方式进行诡辩。

3.例题讲解

【例1】老张:你在这儿摆摊设点属于占道经营!

小王:这儿是中山北路又不是中山北道,我占的什么道?

上述对话中小王采用了偷换概念的诡辩方式,下列哪项对话中乙采用了同样的方式?

A.甲:你这种执法行为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乙:我严格执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B.甲:你成天打游戏是在虚度年华!

乙:我只有在游戏中才觉得年华没有虚度。

C.甲:你工作时间不能抽烟!

乙:我抽烟时从不工作。

D.甲:你这种说法是栽赃陷害!

乙:你这种说法是血口喷人!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设问为“对话中采用了同样方式”,同时题干以对话的形式对我们进行考察,可以从逻辑谬误的角度进行题目的分析。

第二步,分析题干中的逻辑谬误。

老张的“道”指的是实际道路,而小王的“道”指的是道路名称,双方表达过程中对于“道”的解释不同,小王在对话中采用了偷换概念的诡辩方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乙两人的对话中同样都出现了“执法”,但两者含义相同,不存在偷换概念,排除;

B项:甲乙两人的对话中,出现的“游戏”以及“虚度年华”含义均相同,不存在偷换概念,排除;

C项:双方的对话中均出现了“工作”一词,甲的“工作”指的是上班的时间段,而乙的“工作”指的是做具体工作,所指对象不同,乙采用了偷换概念的诡辩方式,与题干所犯逻辑谬误一致,当选;

D项:甲乙两人的对话中出现的 “你这种说法”,含义相同,都是在指责对方诬陷冤枉自己,不属于偷换概念,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例2】有位青年到杂志社询问投稿结果。编辑说:“你的稿子我看过了,总的来说有一些基础,不过在语言表达上仍不够成熟,流于幼稚。”青年问:“那能不能把它当作儿童文学作品呢?”

下列选项中与青年所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A.甲问:“我能用蓝色墨水写出红字,你信吗?”乙答:“不信。”甲就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红”字

B.甲到处宣扬说:“我从来不炫耀自己的优点。”

C.甲说:“人生太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尽情挥霍。”

D.甲开车撞到了行人乙,二人争执起来,甲说:“我有多年驾驶经验,责任不可能在我。”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设问为“下列选项中与青年所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同时题干以对话的形式对我们进行考察,可以从逻辑谬误的角度进行题目的分析。

第二步,分析题干中的逻辑谬误。

编辑认为青年的稿子“不够成熟,流于幼稚”,这里的幼稚是指青年的作品、文笔不够好,不符合出版社的初版要求,而该青年把“幼稚”直接理解为“孩子的天真无邪”,在对话过程中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谬误。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在乙的理解中“红字”是“红颜色”的字,而甲却写出了“红”这个字本身,甲在对话过程中偷换了“红”的概念,与题干中所犯的逻辑谬误相同,当选;

B项:甲说出这句话就是在炫耀自己的有点,这和他所说的话是互相矛盾的,这种情况属于自相矛盾的逻辑谬误,与题干逻辑谬误不相同,排除;

C项:甲说的“珍惜时间”和“尽情挥霍”属于自相矛盾的逻辑谬误,与题干逻辑谬误不相同,排除;

D项:甲所说的“我有多年驾驶经验”和“我不会有责任” 之间不具有必然推出关系,所犯的逻辑谬误为理由不充分,与题干逻辑谬误不相同,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结合上述两个例题来看,我们会发现此类题目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在对话过程中对于某个词语的含义进行了曲解。相对而言,【例2】中的概念偷换不够明显,因为青年的话中未出现“幼稚”一词,我们只能从他的回答中,分析出他是将编辑所说的“流于幼稚”,理解为儿童的天真无邪。所以,我们后面在遇见这类题型时,要能够准确理解双方对话的含义,基于准确的言语理解,再去分析对话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逻辑缪误,这样才会在做题时快速地找到正确选项。

已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