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析公考

您当前位置:您现在的位置: 公务员考试网 > 点析公考 > 备考解析 > 申论解析 >

申论范文之打赢攻坚脱贫站

2021-07-26 14:39:58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要解决三大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6000多万人口稳定脱贫,但是,截至现在,我们仍旧有3300多万贫困人口。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下绣花功夫,拿出过硬办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与之前扶贫的区别在于精准定位、有效帮扶,而不是一味地给钱。一方面能节约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在扶贫过程中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扶贫寻租行为,例如把钱给了村长的小姨子)。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工作。只有定位好谁是真正需要扶贫的对象,才能在施策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并且避免流于形式主义。所以精准定位就需要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并且做好“建档立卡”的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并且还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做好工作的对接与完整。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是可以真正让政府做到“心里有数”——辖区内谁是贫困人口、有多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到了哪一步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为了实现动态管理而将工作“表格化”,大量的填写问卷和表格会让群众反感,也会增加工作人员不必要的工作压力。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正所谓贫不可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如果自身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和脱贫的积极性,那么无论出台什么帮扶政策都是徒劳的。由此可见扶贫工作想要做好,关键在于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具备良好而积极的思想,才能在行动上不断奋进。因此要克服贫困群众“慵懒撒”和“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先进典型来形成激励机制,从而砥砺前行。另一方面,基层地区教育不完善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不具备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和知识,就难以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很多时候,不是群众不想脱贫,而是由于没有方法,“不懂、不敢、不愿”。所以推进基层地区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基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同时,开展职业教育,提升群众的工作技能,用更实用的一技之长来克服贫困现状。由此可见“扶志”可打破思想困境,“扶智”可突破技术瓶颈,两者结合,才能迸发出强大动力。

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脱贫的方法并不单一,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贫困户自身的状况来对症下药。产业的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巨大的,只要能在地方上形成特色产业,那么对于当地脱贫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形成特色产业才能带动就业,有了就业岗位就能激发群众的工作动力,同时解决基层“空心化”所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同时产业的发展还能带来人才和资金,进而彻底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而产业的发展需要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单位落实扶贫责任。多措并举、严格监管、有效落实责任,才能让贫困地区彻底脱胎换骨。

已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