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材料1:
2005年12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济普查资料初步预算的结果,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了16.8%。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经济普查后,我国2004年GDP总量从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4%的增长速度,我国已成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
材料2:
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指出,“国有经济单位中,电力、烟草、自来水、燃气生产与供应业、电信业、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依靠垄断经营的优势,获取比其他行业平均工资高得多的收入。”相比之下,有些行业职工收入仅够温饱。
在全国各地中,2004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最高的5省市是:上海(8513元)、北京(7836元)、浙江(7771元)、广东(7264元)和福建(5879元),平均为7453元,是人均收入最低的5省(区、市)的2倍还多。
材料3:
浙江省发改委2005年年初完成的浙江省社会发展报告透露,1999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13倍,但到2003年差距已扩大到2.43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从单位得到的各种实物收入、享受的住房公积金,城乡居民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更大——初步预算,已超过2.6倍。报告称,按照国际通用的美国社会学家贡格尔斯所指定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人均GDP的标准值应在3000美元以上,而浙江离该目标尚有300美元的距离,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浙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最大掣肘。
材料4:
有媒体报道,杭州中心市区空房率比较高,达到30%以上,有些小区更是达到惊人的70%。在浙江大学旁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里,保安告诉记者,他们的小区普通居民根本买不起。绝大部分是外地有钱人买的;有的是周围工业开发区内的企业老板,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台商;还有温州、义乌、台州等周围地区的老板,这些人平时都不住这,只是偶尔来,所以亮灯率不高。
材料5:
杭州某房地产公司老总说:“开窗看得见西湖的,即使是远眺,也要1万元每平方米起价,一般是2~3万元每平方米。市中心的房子至少也要1万元每平方米,而且现在几乎没有现房。”
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杭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1年,杭州市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10896元,2003年杭州市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也仅为12898元。在杭州,更多人买不起房了,西湖边、市中心已成为富人圈,世代居住于此的平民面对高昂的生活费用,被迫迁离。顺从市场的公共资源,在各地的富人大量挤入杭州市区时,成了平民所不能承受之重。
材料6: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项数据称,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45,已超过0.4的警戒线;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所占收入或消费份额则高达5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更指出,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自2003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到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今后五年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
材料7:
社会的发展就像一场汽车拉力赛,而中国就是其中的一辆赛车。我们需要不断加快速度向前跑,但必须要在保证车子平安无事的前提下继续跑完剩下的路。改革开放后的不断高速发展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味强调速度的提高,那么只会是车毁人亡!
材料8:
据世界银行报告,阿根廷在本世纪初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贫困人口迅速增加,基尼系数从0.43上升到0.55。基尼系数变化虽小,在现实生活中却能强烈地感受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阿根廷近来年绑架和抢劫案大量增加。阿根廷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农业国之一,其人文发展水平一度接近发达国家。
材料9:
2005年12月11日,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反世贸团体成员在香港举行了针对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的示威游行。分析人士指出,大多数反对者并不是否定自由贸易,而是反对不公平、不透明的国际贸易规则,以及由此给本国产业和个人生计带来的损害。
材料10:
出席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的中国农业部长牛盾指出,美国每年给2.5万户棉农大约30亿美元补贴,这些补贴阻止了他们的产品受到竞争,导致美国棉花以低廉的价格大量进入中国,对中国的4600万户棉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非政府组织乐施会的报告更是直指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定对其棉农实行补贴,导致中国72万棉农失业。
巴西总统卢拉也曾观点鲜明地说:我们怎能同意发达国家的母牛每天可以享受2美元的补贴?要知道现在是过半数人每天的基本生活水平都还不到2美元。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来说,不公平的农业补贴导致他们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世贸组织总干事拉来说,世界银行副行长丹尼·莱普泽格也表示,农业补贴使发展中国家遭受损失,因为它们得不到通过向世界市场销售商品换取更多收入的机会。没有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是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
材料1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税法的决定,个税起征点为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算了笔账,按照现行的每月800元扣除标准,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60%。而按照1600元标准,工薪阶层纳税面降至26%左右。“最终受益的是中低收入者”,楼继伟说,收入越低,减负越多,收入越高,减负越少。这种政策效应符合个人所税立法宗旨,有利于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分配的积极作用。
材料12:
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免征农业税。据统计,免征农业税、取消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可减轻农民负担500亿美元左右,2005年已有约8亿农民受益。
2005年12月2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整整2600年的“皇粮国税”正式走入历史。
材料13:
从1978年到2003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3.04%上升到1988年的3.27%,从1988年到1998年,上升为4.7%,特别是1998年到2003年5年,上升为5.62%。
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不到17万家,医疗病床204.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45.4万人,2004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达到29.6万个,医疗床位325.1万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535.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9.0万人,其他技术人员20.9万人,管理人员31.6万人,工勤人员43.9万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4张、卫生技术人员3.5人、医生1.69人,护士(师)1人。
几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解决了建国以来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多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地方病得到控制,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目前的71.4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材料14: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医学部外籍院士巴德年在题为《中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挑战》的报告中警告说,中国的医疗费用在同等发展中国家中,所占的GDP的比例相当高,但是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在世界上几乎是倒数。
在卫生医疗总费用的构成中,个人支出占了6成,目前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不堪医疗费重负,这些费用已成为生活的后顾之忧。据卫生部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目前50%以上的城市人口、近90%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乡低收入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41%,应就诊而未就诊采取自我医疗的比例城市占47%,农村贫困地区未就诊、未住院比例高达70%~90%。
据卫生部调查统计,医疗卫生资源有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又集中在医院,用于农村卫生经费的比例,从1991年的20%降至2000年的10%,其中专项的农村卫生费只有1.3%,农民人均卫生事业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的1/3,农村中还有10%的村没有医疗点,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仅为9.5%。在2004年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负责人说,近几年卫生支出上有70%的医疗费用于只占总人口30%的城镇人口,在农村约有40%~60%的人因病而死亡的比例高达60%~80%。
材料15: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算,通过预防保健手段,挽回一个“生命年”就可获得年收入500多美元,挽回一百万人的“生命年”,就是五亿美元。卫生部预算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因病、损伤和早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8.2%。因病和损伤所消耗的医疗费相当于GDP的6.4%,两者合计占14.6%。
材料16:
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是科技、经济、社会保障的铁三角,通过良好的社会保障公民的收入减去吃饭、住房、教育、医疗后有盈余,公民的财富盈余拉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拉动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又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就业,就业扩大又增加了公民财富盈余,社会财富又再次拉动经济发展。因此,发达国家更重视公平,更重视公平就业的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障。前十几年,我国由于医疗、教育、住房等支出猛增,中低收入阶层数量迅速减少导致经济疲软、尽管政府在政策上给投资以极大的优惠仍然不能扭转就业率低与公民盈余下降的势头。发达国家的GDP数据提高,并且主要是由消费构成的,反观我们国家GDP主要是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支撑的。而政府投资虽然在熨平经济的波动上很有效,但无法长久拉动经济。
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由每一个公民手中的盈余组成的社会财富盈余所决定的,如果各政府坚定不移地把公平放在首位,只要再有三到五年时间中国公民手中的社会财富盈余将会充分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后政府收入增加会高,企业主产品热销会高,工人农民收入增加会高,这是一种多赢,只有多赢才是真正的赢。
中国有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人心就不稳,人心不稳则易乱。必须明白在实现温饱之后,社会的不公比不富更能破坏人们的幸福感。
材料17:
全国85%的人口地区已基本实现“普九”,我国的文盲率已从22.23%下降到8.7%以下。“两基”的实现,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现在,全国受教育人口近3亿,在校正规学习的人口达2.3亿,堪称世界之最。到2001年,全国科技人员中仅科学家、工程师就有207.1万人,专门的科技机构近3万人,职工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053.3万人。
材料18:
一项对全国37所不同层次高校的调查显示,城乡之间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整体差距为5.8倍,在全国重点院校中则达到8.8倍,即使是在地方高校中也有3.4倍,均超过了城乡居民经济收入2.8倍的名义差距。
北京大学的一份报告披露,我国省与省之间的平均教育经费差别是7.8倍;《中国教育报》,2004年对174个城市和县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50%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运行经费难以保证”,超过40%的小学仍然在使用危房。
材料19:
按照有关“规定”,中小学生应该在户口所在区域就近上学,如果跨区上学,就必须交择校费。事实上,有的区可能名牌中小学云集,而有的区可能连一所重点中学都没有。如此一来,一些跨区域到名校上学的中学生就必须交高额的择校费,这就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享用机会的不公平。在浙江,名牌中小学择校费都要几万元以上,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只能倾尽所有,甚至借钱让孩子到名校上学,心里充满怨气,2003年我省查出学校违规收费金额1569.9万元,乱收费案件190件;150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9人被撤消校长职务,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上半年价格举报6大热点,教育乱收费投诉高居价格投诉榜首。此间也有媒体披露说,“官方统计”,或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中国十年来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
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在欧美一些国家看来,教育不公平是一种国家危机。
材料20:
2004年中国按照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1487美元,排世界各国的107位,预计2005年预算内财政收入为人均2310元,而美国2004年财政收入为人均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2004年中国城市化水平41.67%,有75705万人在农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到,我国农业人口比重之多排在缅甸和越南之后,为世界前几位;2004年中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为4.5亩,日韩等国在13亩以上,俄美英法加澳等国为55~1600亩。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能脱离中国目前和将来一个阶段中人口多、土地少、农民多,人均GDP水平还很低这样一个国情和国力。在目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快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离不开效率二字。讲公平就会不可避免地牺牲效率,最终导致的结果将会是大家都贫穷。
经济开放以前,我们长期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分配中平均主义普遍存在。“大锅饭”现象随处可见。割裂了收入与贡献的联系,使经营生产无动力,使劳动群众无积极性,这必然限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后,逐渐讲求效率,拉开收入差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农村到城市,经济活跃起来,成效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理念和运行规则深入人心,由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的高收入和由此扩大的收入差距,已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认同和接受,随着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的水平,只要国民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平等程度会自动缓和。
材料21: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阶段,是社会经济激烈变动时期。“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伟大的普世价值,当和平成为世界的普遍现实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和平”上睡大觉。
第1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要求:
审题要点:
此题要求“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没有指定材料,因此阅读范围为全篇,字数要求350字。题干中出现概括一词,可以很明确的判断为概括题,考察要素为问题的具体表现。
解题思路:
概括题的答题技巧就是准确的再现材料,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准确理解段落大意,找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反映问题的段落才是阅读的重点。
参考解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收入问题:不同行业、地区工资收入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住房问题:市中心空房率高,房价居高不下;贸易问题:不公平、不透明的国际贸易规则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医疗问题:医疗资源和经费分配不均,大多集中在城市医院当中;发展问题:以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支撑的GDP无法长久的拉动经济;教育问题:教育机会地区差别明显,教育经费、教育资源享用机会的不公平。
第2题
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字数不超过500字。
审题要点:
首先通过阅读题目判断题型,根据题干的问法“对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可清楚的断定为综合分析题目,综合题目考查一个认识——分析——解决的完整思维过程,重点在分析上。双观点类题目属于辩证分析类,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具体而言,就是两种观点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字数限制为500字,比较充裕。题干未指定阅读范围,因此需要扫读全篇之后,再作判断。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目中的双观点类题型,题目中涉及两种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的的观点。回顾一下综合分析双观点类答题思路,认识——分析——解决,首先我们需要从材料中把观点是什么概括出来,即认识环节,通过阅读材料,锁定材料十六和二十,找出讨论的话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公平为先还是效率为先,材料十六中给出了公平的概念,材料二十给出了效率的概念,分析环节来分别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也就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解决环节,既然这两种观点各有优劣,那就将二者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也就是对立统一。
参考解析:
材料中的关于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中应该以公平为主,通过良好的社会保障兼顾大多数人利益;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中应以效率为主,先富带动后富。两种观点各有优劣。以公平为主的发展,可以保障公民在减去吃饭、住房、教育、医疗等开支后有盈余,公民的财富盈余拉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拉动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又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促进就业,就业扩大又增加公民财富盈余,社会财富又再次拉动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也会导致经营生产无动力,劳动群众无积极性,从而限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效率为主的发展,符合我国现阶段人口多、土地少、农民多,人均GDP水平还很低的基本国情和国力,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尽快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以效率为主,导致我国GDP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无法长久拉动经济发展。因此基于当前的基本国情,我们可以将效率和公平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第3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
要求: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审题要点:
第一,“就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话题是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关系,“自选角度”,由于涉及二者关系,可优先考虑写成评论性的文章。第二,“自拟题目,中心明确”,议论文的核心在论点,自拟标题最好能体现出中心论点。第三,“内容充实”,申论文章写作忌假大空,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结构清晰的基础上,充分丰富内容。第四,“论述深刻,有说服力”,议论文需要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证往往是被考生所忽略的部分,所谓的论证,就是运用各种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这里可适当整合材料的案例和数据等,但是切记整段抄袭。
解题思路:
这篇文章的话题围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事实上就是我国不同时期所采用的分配原则,涉及二者关系,可考虑评论文。评论文的写法类似于综合分析中的辩证分析,常用的结构是起承转合,开篇首先提出问题,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二部分承接上文,继续分析现行分配原则的积极影响,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这一分配原则实施的北京,二是它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转”,由于世情国情的不断变化,这一分配原则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这里可借助材料给出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的具体表现;最后“合”,既然这一分配原则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政府及时作出调整。在做到结构完整的同时,可把重心适当放在分析环节。
参考解析:
从“效率优先”到“更加注重公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地下,消费资源短缺,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政府采用平均主义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分配制度的弊端开始显现,社会活力严重衰退,效率普遍低下,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提出“克服平均主义”,对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进行调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分配原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重要特征是生产力不发达,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水平还非常低,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之下,尽快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就成为当务之急。邓小平曾指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不能靠阶级斗争,不能靠压低人民群众合理的消费需求,而只能靠提高效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拉开收入差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到2004年底,我国GDP总量从世界第七位上升为世界第六,经济保持年均9.4%的增速,我国已成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大国。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分配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过分地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已经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差距,社会两极分化,不公平现象越来越多,对社会稳定与和谐产生了不良影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的一项数据称,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已超过0.4的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及时做出调整,2006 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地位被提高,而不再是被“兼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社会的不公便成为破坏人民幸福感的首要要素,而追求高质量的公平增长也成为当前政府工作框架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正确处理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