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天津(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新年伊始,各地都在谋划新的一年发展大计。从各方面消息来看,不少地方都把“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今年工作的两大主题,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新理念,令人欣慰。

材料2:

胡锦涛总书记殷切要求全党干部:“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就是说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对国家而言就是大事。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既要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上创造新业绩,又要在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上做出新文章,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感受发展所带来的幸福。

材料3:

今年春节,温家宝总理在农村基层调研时,拉着农民的手真诚地说:“你们对哪些政策不满意,我们就改。”亲民爱民之心让百姓如沐春风,如饮甘露。3月3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陆浩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困难再大,也要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好。”在刚刚结束的广州市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在会上着重强调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联系当前实际,现阶段全市各级机关作风建设事关发展大局,事关党群、干群关系和社会和谐,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亟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他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机关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该讲真情,对人民怀有真情,对工作具有热情。这种真情,表观为严肃党的纪律,维护政府的形象;表现为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表现为牢固树立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宗旨;表观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材料4:

去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一房一堤一路一环一网”,开始启动了着眼于城市发展的“五个一”工程。通过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市民可以看到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和决心,并由此表明了过去一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今年,在继续抓好“五个一”工程的基础上,该市市委、市政府又把着力于改善市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五件实事”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明确提出具体的数字目标,这些数据虽然有一定的实施难度,但是,大家依然相信,和“五个一”工程一样,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从“五个一”到“五件实事”,分成两步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市民从这些目标中真切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务实的工作态度,心系民生的工作作风,以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

材料5:

在有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通讯方便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传统却丢了;生活条件好了,对群众的感情却淡了。而在建立和谐社会中,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情系百姓,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关注弱势群体,为民解难。他深刻认识到,是人民的公务员,心里就必须装着群众;是共产党人,就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高尚品质。22年来,张云泉同志先后义务帮扶过几十户特困家庭和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过医,买过药;先后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近4万元捐给困难的群众,真实地体现了一个党员情系群众、润物无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材料6:

为一块宅基地,崔良娟从风韵少妇一直告到白发苍苍,32年的漫漫上访路上,如果不是遇到梁雨润,崔良娟那被强占的宅基地是否能够物归原主?为了给冤死的儿子讨回一个公道,畅春英,一个活人伴着两具装尸的棺材,苦熬13年,如果不是遇到梁雨润,畅春英的冤情是否能够得以昭雪?感动中国人物、原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的梁雨润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梁雨润说:“一件小事情,你批了,我批;我批了,他批——这种没完没了的批示其实是在文件上打‘太极拳’,是一种变相的‘拖’。当‘拖’不再是个人行为的时候,这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意味着什么?老百姓的一件事情对一个国家没有什么,两件事情对一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可长此以往,当小事积累到成千上万时,就会导致不稳定,就会损害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可能引起群众对我党指导思想和执政能力的怀疑。所以,在我看来,作为干部,不解决问题就是一种犯罪;老百姓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只为自己的生计,为自己的儿女,为自己的那块宅基地操心。你认为是小事,在老百姓那里却是天大的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办好了,老百姓就会说政府好,共产党好;办砸了,老百姓不只骂具体办事的某一个人,他还要骂当官的、骂政府、骂共产党。所以说,老百姓的小事不能小看,老百姓的‘小题’必须‘大作’。”

材料7:

牛玉儒同志忠诚实践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为我们树立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榜样。他参加革命建设工作30多年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民忧,以其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当地各民族干部的衷心爱戴。他在包头任市长期间,建议开通了市长信箱和热线电话。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百姓?牛玉儒常就这个问题与身边的工作人员探讨。他说政府要积极探索一条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了解人民群众所想、所愿、所需。他认真关心老百姓能否喝上自来水、困难户春节能否看上电视这样的小问题,甚至红绿灯、草坪、下水道井盖、铺路的瓷砖、盲道中的电线杆……他都要亲自查看亲自过问,因为这些牵涉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他深信“群众利益无小事”。可是在我们当中的许多党员干部,却借口“抓大放小”,追求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而对于群众的切身利益却熟视无睹,导致做不好小事,甚至搞砸了大事,大事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失去了成功的可能,甚至会伤及民心,引发各种矛盾纠纷。

材料8:

进入新世纪,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成为领导干部的楷模。而以“人民的利益高于天”为座右铭的牛玉儒,又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榜样。在这些先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事迹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所共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现实中,也确有少数像胡长青、王怀忠等人,他们手中拿着人民给予的权利,却置人民利益于不顾,为了满足自己如壑私欲,视党性原则、法律、规章、人民利益于不顾,肆意贪赃枉法、行贿受贿、骄奢淫逸、见利忘义,最终走上了背离党和人民的不归路。他们已经突破了党员干部的基本道德底线了,甚至连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都忘的差不多了。

材料9:

对不尽职的领导干部就该严厉问责。南宁市青秀区区委书记、区长因为辖区内环境脏乱差状况得不到有效整治,日前被调离工作岗位;分管城乡清洁工作的常务副区长刘代青被免职;此外,南宁市政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市环卫处等部门的主要或分管领导分别被诫勉谈话,或被通报批评。因为清洁卫生抓不好,对如此之多的领导干部问责,南宁市这一“硬招”值得赞赏。

材料10:

全国政协委员陈祥福抨击中国内地某县级市政府大楼仿照天安门广场格局进行建造。这位六十岁的知名建筑学家指出,民众对此十分不满。他在一次小城镇建设视察中发现某县级市政府大楼,占地达380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耗资5亿多元人民币。该大楼仿照天安门广场格局进行建造,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钢结构建筑,楼前建有金水桥样式的平桥,廊柱仿人民大会堂并用汉白玉装饰,楼顶却是仿美国白宫式的球面屋顶。据了解,此类事例在中国内地具有一定代表性。“一个贫困县政府花7000万造一个办公楼;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县,年财政收入只有1个亿,当地检察院花1000万盖一个办公楼;7个人的村委会花400万盖一个楼;还有贫困县盖‘天安门’等等”。全国人大代表冯培恩举这些例子的时候,不时发出无奈的笑声。

材料11:

山西晚报报道:尹灵芝烈士纪念馆迁建工程竣工剪彩还不足9个月,记者看到,这一花费近700万元、山西寿阳县政府郑重承诺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已经出现多处险情:房屋漏水、墙体裂缝、台阶下沉。尹灵芝烈士纪念馆原本在县城,之所以要进行迁建,按照寿阳县政府公开的说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显陈旧的馆舍与日新月异的新寿阳不相适应。而且,寿阳县没有什么旅游资源,县政府计划通过迁址,有效开发这一红色旅游项目。这个说法,记者想起了朝阳市北票烈士陵园迁址的理由,当时,该市一位副市长解释的原因是:烈士陵园有碍观瞻且年久失修。寿阳县政府是否也觉着纪念馆“有碍观瞻”,记者不敢妄下结论,但巧合的是,纪念馆搬走后,其旧址将会建起一座现代化的行政中心,作为寿阳县党政机关的办公所在。

如果,尹灵芝烈士纪念馆现在瞻仰者众多,以此为依托,带来游客如云,那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幕。“700万花出去了,原想为全县人民办个好事,没想到闹成现在这样。”寿阳县一位高层领导为此叹息不已。

材料12:

如果说“民心工程”是官员的政绩,官员靠一项项“民心工程”积累自己的政绩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民心工程”屡屡成为“民怨工程”就很值得思考了。一项“民心工程”是真正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是打着“民心工程”的旗号,实则是官员的“政绩工程”?由于出发点的不同,结果将大相径庭。前者,是民心所向;后者,自然是民怨鼎沸。

材料13:

河南桐柏县城郊乡金亭村孤寡老人杨君美2005年终于告别了几近坍塌的旧草房,喜滋滋地搬进了由政府出资为其建造的新居。眼下,像杨君美一样,桐柏县已有800多户困难群众告别老屋喜迁新居,成为该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直接受益者。桐柏是革命老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4年初,该县提出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最大政绩,决定在全县实施“三二一”民心工程,即为农村群众办好村村通公路(便民桥)、贫困生救助、特困户危房改造三件实事,为城区群众办好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和公厕建设两件实事,为干部职工分别办一件实事。该县出台了实施方案,对每一项民心工程都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把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承担的目标任务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二一”民心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已使1700名贫困学生顺利就学,800多户困难群众乔迁新居,新修乡村公路17条,修筑便民桥76座,硬化背街小巷7条,22条小巷实现了亮化、美化、改造,新建公厕8座,新建和改造农村教师住房442间,新建教师澡堂14个,114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乡镇干部工资发放标准有了新的提高。民心工程,深得老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材料14:

去年,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引发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及猪内脏。正是为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国家才赋予政府有关部门对进入市场的肉类产品依法检疫监管的权力,“瘦肉精”事件的发生,不能不说肉类检疫某种程度上“走了过场”。按理说,对肉类产品依法检疫是有关部门的法定责任,但是这些法文的检疫有时却变种为“执法经济”,比如在一些地方曾发生为争夺肉类检疫权的斗殴事件。而另一种不能忽视的变种是,许多时候肉类企业向检疫机构交了费,一些检疫机构就“碍于面子”放行。监管变成了阳光下的“权钱交易”,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检疫机构如何才能有效监管?如果要让监管变得更有效,就不得把正常的监管与向合规的被监管者收费“挂钩”。而由财政来支付检疫的成本,让监管者变得更独立起来。而这种性质的监管机构,又岂止检疫机构一家呢?不少安全事故也是源于监管无效,而监管无效的根子又在监管“走过场”,“走过场”发生的根子,又是一些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这种“一手交费,一手盖章”的不正当利益关系。

材料15:

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沈阳市法库县把省、市两级政府下拨的用于改造高氟地区水质问题的1500万元资金,打了58口降氟井,这井却大部分不能使用,只能当作村头一景。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二十多万资金打一口井是否够了,如果够了,怎么会存在深度不够、管粗不够用旧管代替的问题,那些“省”下来的资金何处去了;如果不够,那1500万元能够打多少口井,为什么不先就现有的资金少打几口井让一部分村民先喝上“放心水”呢?

第二,这一民心工程结束后是否进行了验收。如果验收了,为何那么多不合格的工程没有发现;如果没有验收,这些部门是干什么的?

第三,工程资金使用是否进行过审计。按照工程建设要求,任何一项大型工程完工后都应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1500万元的工程,对于沈阳市法库县这样还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工程了,工程竣工审计是必然的要求。如果审计了,就应该发现其中偷工减料的问题。

第四,各级领导到现场了吗?像建降氟井这样的工程,在今天大力弘扬以民为本的大环境下,在一个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关注的民心工程建成后,各级政府领导不可能不去检查。不知道这些领导在检查中,有没有走到村民中去,听一听村民对这些井建成后的反映;有没有真正到现场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如果只是坐在车上看看那一个个的“村头景”,这样的视察意义何在?人们在这里不禁要说,如果不是记者走进现场了,如果不是《焦点访谈》报道了,说不定这些所谓的降氟井,很有可能成为这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民心工程成了伤民工程、伤心工程,已经被披露的,并不只有沈阳法库县一家,广东省清新县将25万元解决群众饮水难的资金用作还贷,广东省吴川市三石镇政府把137名五保老人的生活费用于镇里的交通、通讯费,还有审计署披露的云南省挪用救灾资金4111万元等等。

材料16: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民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切实实地为广大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并为此在财力上、物力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投入。然而,实事、好事到了一些地区和部门,就变成了伤心事、伤民事,把原本可以加深党和政府与广大群众感情的事,变成了伤害广大群众与党和政府感情的事。这样的问题频繁出现,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材料17:

 “形象工程何时变民心工程”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呼吁的热点。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体现自己任职期间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借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风尚为名,大力倡导修建市政工程、标志性建筑物等,在群众中反映强烈,影响政府威信。试想本就贫穷的城市,政府部门不将大量财政投入到城市改造和改善老百姓生活上,而置若罔闻地利用到建筑形象工程中,毫无疑问,这种图一时热闹、表面风光,而与群众利益严重相悖的做法,实质就是一种腐败行为,如不加约束和制止,结果必将是助长腐败蔓延、贻误发展时机、丧失群众信任。

材料18: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让“形象工程”变民心工程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潮流的必然趋势,是牢固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之中伟大形象的坚实基础,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形象工程”变民心工程,除了加强监督机制、抓牢领导干部廉政意识,还需要领好班子,带好队伍,各项工作紧紧依靠群众抓好落实,把“无为的虚功”落实到有为的实处,惟有人心所向方能众望所归。

材料19:

2006年5月,黑龙江铁力林业局投资1900万元,修建全长63公里的通村(场)公路,这是建局以来工程最大、投资最多的“民心”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职务犯罪,铁力林区人民检察院加强专项同步预防,确保公路建设的顺利施工,并抽调两名干警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他们深入道路建设工程主管部门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制定措施,与道路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建立了预防工作联系制度,与纪检、监察、建设等相关部门沟通,议定对重点工程实施全过程同步预防职务犯罪的具体操作制度及相关的解决办法,并定期与上述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主动上门座谈,交流信息、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工程质量和资金运用等关键环节实施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建设资金有效使用,同时对材料采购、资金拨付、使用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其不断加强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确保公路建设优质,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

第1题

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给有关领导整理一份不超过200字的情况反映。

要求:

概括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审题要点:

答案来源:全部材料。2、此题的答题形式上,我们主要根据要求来作答,要求中的“全面”体现的是采点和上的功夫,但很难定性操作,故应该多写要点。“条理清楚”体现在答案的层次上,增加采点得分的可能性。并且对答案要点做出合理地分类,便于阅卷人员的参阅。在整理答案的同时,要注意对字数的控制。

解题思路:

1、给有关领导整理一份不超过200字的情况反映。转换一下出题者的意图,实则要考生概括材料的大意,那么我们需要先理清材料的基本逻辑,进行区域划分,只要知道每个区域的有效信息,那么叠加之后的答案就是所有大意的整合。2、划分区域,了解每部分的大致内容:材料1-3:中央的要求是每个领导干部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材料5:问题:当前许多领导干部不重视群众的意见,导致干群关系疏远。材料6-10:正面例子,许多领导确实能够树立一心为民的执政观,如果违背则会受到相应处罚。材料11-12、14、15:例子阐述民生工程最终演变为民怨工程,材料16-18,论述形象工程必须向民生工程转变,这是大势所趋。材料4、13、19:正面案例,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在民生建设方面成绩。3、所以这篇汇报材料基本逻辑为:重要的要求、许多人履行了这样的要求(正面人物例子)存在的问题,正面的工程案例。

参考解析:

一、中央提出,转变工作作风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很多像张云泉、梁雨润等那样的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实践中央的精神。二、有些地方还存在干群关系差,铺张浪费、“形象工程”等民怨现象,但是也出现了温州市“五个一”和河南省“三二一”民生工程三、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既要做到严厉问责,又要做到健全监督机制,南宁和黑龙江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学习。

第2题

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谈谈对文中“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辩证关系的理解。

要求:

字数:300字左右。

审题要点:

此题的答题形式上,只对字数做出了要求。内容上谈谈对文中“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辩证关系的理解,其实就是考察两者辩证关系是如何体现的,这是答案的主要内容。材料范围:全部给定材料,但也只能提供一些背景知识,需要自身积累。

解题思路:

1、答题基本逻辑符合人类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2、辩证关系是什么关系,显然两者是统筹协调的关系,相辅相成。3、为什么相辅相成,体现在哪里?需要论证和说明,那就是A对B的作用,和B对A的作用分别是什么(重点说明)4、应该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不做重点)

参考解析: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应是统筹协调的关系。一、发展经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保障。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在民生工程的医疗,教育,社保,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3.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民生建设和百姓幸福的做法不可取。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2.经济发展根本目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3.只有民生改善了,才会获取更多的民心和支持,使得政府行政工作顺利开展,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树立务实、心系民生的工作作风。

第3题

请你以一个公务员的身份,就如何杜绝“民怨工程”,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

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400字左右。

审题要点:

1、作答内容:如何杜绝“民怨工程”,提出对策,给定材料仅为参考背景。2、此题的答题形式上,我们主要根据要求来作答。“切实可行”体现考生可以结合实际作答,只要能够保障对策的效果合情合理合法之处即可。“有条理”体现在答案的层次上,结对答案要点做出合理地分类,便于阅卷人员的参阅。

解题思路:

1、材料给出了很民生工程的案例,失败的案例中存在很多问题,考生分析出问题之后进行反其道而推之即为对策;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其中有很多做法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比如:黑龙江的监督机制。因此如果考生保险起见,可以选择紧扣材料分析并提出对策。2、但是,在做题过程中,不是每一个考生都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和反推能力,所以此题还可以结合常识去出对策,只要不和材料中的内容相冲突,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比如:此题就可转换为,如何做好民生工程。需要从理念到行动,行动中又需要制度制定和执行,行动中有事前事中事后分别应该做什么,这就是基本的逻辑,也是找出对策的思维工具。

参考解析:

一、转变执政观念。不再盲目追求经济发展,不贪图政绩的数量,树立务实心系民生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实际需求,做到不脱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建立健全问责制。明确责任主体,切实做到有责必问,对涉嫌违法乱纪,侵害百姓根本利益的人员依法依制度处理。三、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力度,杜绝职务犯罪。四、事前充分论证调查,保证决策科学民主。了解公众想法,尊重过专家的意见,衡量每一个工程的利弊。科学规划,周密部署,杜绝民生推进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五、建设过程公开透明。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畅通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等公开渠道,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布、监督和评议制度,保障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六、建立整改情况反馈制度。及时跟踪个跟进民生工程建设进度,将群众反馈的意见进行整合,有效指导未来的工作。

第4题

请你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题,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要求:

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800~1000字。

审题要点:

这篇大作文的作答要求非常明确,一目了然。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用信息。1、这篇大作文是命题作文,因此在行文时一定要写上要求给定的题目,不要再自行重拟题目,否则会因此扣分。2、文章体裁要求是评论文,因此可以有对策,但是评价分析的内容才是重点。3、“观点明确”要求文章的中心论点突出,“分析具体”就是内容全面,论证充分的意思。“联系实际”要求考生多举例论证。“语言流畅”是所有文章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提醒考生要有开头的引出主题和结尾的升华主体。

解题思路:

1、“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个积极的话题,因此可以重点评价“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好,好在哪里?就可以体现考生的逻辑。2、“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义如果从主体去分析,对民众,对社会,对干部,对党委政府皆可。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是利益,价值观,执政方向,社会稳定等。

参考解析:

bestow_point_explain"":""

文章给分按照先定档次,再定分值的原则评定。评分档次分为四档。

一档(20—30分):文章紧扣主题,展开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二档(9—19分):文章能够扣住主题,观点比较明确,说理比较充分,结构比较合理、完整,语言比较流畅;文章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三档(0—9分):文章能够扣住主题,观点不够明确,结构明显不合理或不完整。语言表达不流畅;说理比较清楚,结构基本合理,但有明显瑕疵,语言比较通顺。

另:文章没有标题扣2分;文章不足900字扣2分。

""comment_author"":""广州分校 沈玲""seq_in_pastpaper"":""4""offline_checker"":""安徽分校 李彪""type_id"":""104""type_name"":""文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