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真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2006年11月,南京一位老太太赶乘公交时摔倒在地,一位叫彭宇的小伙子,将其搀起送入医院,后来,老太太却指认是彭宇撞了她。2007年9月5日,当地法院按“推理分析”,作出彭宇赔偿摔倒老太太4万多元的判决。如果说南京“彭宇案”还只是动摇了人们道德判断标准,那么2008年河南“李凯强案”则让人们摇摇欲坠的信念几乎彻底倒塌。

2008年8月21日,大学生李凯强帮助一位受伤倒地的骑自行车妇女,而这位妇女却一口咬定是李凯强的电动车撞倒了她,由于没有相关证据证明,最终2009年底河南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判决原告损失合理部分由双方各承担50%,李凯强需赔付共计7.9万余元。

2010年1月18日晚,武汉武珞路中学的初一女生晶晶热心搀扶老人回家,却遭到父母亲友的集体批评,她抹着眼泪,觉得十分委屈。随着南京“彭宇案”、郑州“李凯强案”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社会上“苦于助人”的风气开始蔓延开来。在这种消极态度影响下,2009年1月9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突然倒在杭州南宋御街头,谁也没有上前扶起。2月7日下午,一位女子在上海中山公园龙之梦购物中心地下一层上至一楼时,突然摔跤,随后躺倒在地,周围的市民都在几米之外围观,无人上前搀扶。现在又出现了初中生热心搀扶老人回家却遭集体批评的事,这不能不叫人对大众表现出来的谨慎和冷漠心态十分痛心。“彭宇案”和“李凯强案”已在许多人的人生价值观上种下“恶果”。面对危难之中需要帮助的人时,很多人的道德观念都被这种“苦于助人”的哀怨所替代。有网友说:“帮助别人之前,先看荷包里有没有七万九。” “扶人之后会发生什么啊?现在的好心人都被没有良心的人吓怕了……”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之传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材料2:

雷锋生活工作过的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一名普通的公路管理员郭明义,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身边弱势困难群体化解矛盾,给300余个濒临绝望和无助的困难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他还是180多名特困中小学生的资助者,他无偿献血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从身边小事做起,好事多得数不清。郭明义闪光的人格感动了无数追随者,成为引领钢城浩然正气的一面旗帜,温暖人心的一股洪流。人们在赞扬这位共产党员雷锋传人时,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春风吹遍神州。2010年10月20日学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号召,深入宣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广泛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努力形成崇尚先进、追求崇高的浓厚氛围,形成奉献光荣、助人为乐的浓厚氛围,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凝聚起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38年白求恩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中国,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在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他还帮助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并讲课,培养了大批革命医疗战士。1939年秋,他在抢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牺牲。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

什么是志愿服务?有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慈善事业就是志愿服务;有人认为志愿服务是不能有任何酬劳的;还有人认为只捐钱没有从事实际服务工作的不能算作志愿服务。那么,到底什么是志愿服务?美国社会工作协会认为,追求公共利益,奔着自我意愿与选择而结合的一群人称为志愿服务团体,参与这种团体工作的人称为志愿者,而这种团体工作则称为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是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在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有持之以恒的真心奉献。“助人为乐”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回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此外,进步精神也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

材料4:

2008年被称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5·12”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见证了中国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时代的来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卢雍政在“中国2008国际志愿者日”庆祝活动上曾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有超过491.4万名志愿者以各种形式参加了“5·12”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170多万名志愿者直接服务于北京奥运会,近300万名志愿者参与了奥运主题活动。

2008年汶川大地震至今,数百万志愿者为这片伤痛的土地带来温暖,他们基本上是完全自发的“草根”志愿者。数十万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自发集中到灾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有唐山13位农民组成了“唐山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穿梭于北川重灾区的废墟中,在北川灾后最关键的3天里,这支突击队共救出25名幸存者。在这次救灾重建中,中国志愿者特别是年轻人的表现,让世人看到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志愿者的行动既是人内化的道德追求,也是外化的道德行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可以使人变得更坚强。志愿者行动无疑是一股社会道德清流,它让爱心延续,助推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前行。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说过:“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文化是奥林匹克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志愿者约十万名。十万大军,一张“名片”。奥运志愿者是北京的“名片”,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形象大使。高素质的志愿者热情服务奥运,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北京奥运会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而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奥运期间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行为,极大启发社会良知,激励人们多为他人考虑,为社会着想,对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有很大延伸影响力,有助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时代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内容的生动体现。

材料5: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世界大规模综合博览会,通过扎实深入的志愿服务活动,维护环境秩序,保障运营服务,营造欢乐相聚、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对于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至关重要。进入中国不到20年的“志愿者行动”, 在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动员起来。200万名世博志愿者,几乎占了这座特大型城市人口的1/10,其规模甚至超过北京奥运会。在上海世博园区,几乎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身穿绿白相间服装的志愿者,他们被游客们亲切地称为“小白菜”。每天有6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园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90后”志愿者吕颜婉倩就曾是其中一棵“小白菜”。凌晨5点,天才蒙蒙亮,吕颜婉倩就已经醒了。虽然3个月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已经结束了,但她的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有时候做梦都还在世博园呢。”这个戴着大大眼镜的安徽女孩笑着说。“很辛苦很累,但有一种被需要的快乐。”说起世博会,她仍然掩抑不住激动。志愿者工作结束后,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感谢世博会,让我对‘志愿’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别人就很开心。”“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作为园区志愿者的“家长”,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部园区志愿者组组长夏科家不止一次这么形容志愿者。无论日晒雨淋,志愿者们都要坚守岗位,对每位前来问询的参观者露出微笑,并提供真诚的服务。一位中年参观者说:“如果我的孩子做志愿者,我一定心疼死了。”“有委屈,很辛苦,却值得。”这是不少志愿者的心声。如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写的,“白菜廉价而有价值,穿白菜装的我们不求报酬,可一样有营养、有素质、有价值。我们这样用心,这样卖力,因为现在看到这身绿色,就会有一激灵的感觉,被我们肩负的责任打动一下,这就是志愿者的力量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满足于这样简单的快乐,也有人希望从志愿者工作中获得更多。赵晓燕是吕颜婉倩的同事,在她看来,志愿者工作有点“大材小用”,“许多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这里泡咖啡、管仓库、跟班车,合适吗?”其实让赵晓燕等人感到有些委屈的是,一些人认为世博园区的“小白菜”就是廉价劳动力,“大概就是我们走上社会的提前预演吧。”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志愿者来说,“为大家忘小家”的行为一旦被误读,都会有种委屈之感。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四个字的内涵理解不那么透彻,在志愿中也有些自身价值的考量,做志愿者不是从道德追求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求学、求职、出国、丰富简历等“功利需要”。

材料6:

志愿服务应具有哪些特征?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当志愿者行为被“明示”将获得某种利益,其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更让人担心的是,在此“利益公示”下,志愿者服务会不会因此走调,成为一种“利益的交换”?以下几个案例折射出现阶段志愿者事业所面临的困境。如某市有关部门为了更好地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联合制定意见,在全市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该市每名学生都可注册成为志愿者,涉及大约100多万大中小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将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推荐研究生入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参考内容等。尽管相关部门已经预见新的举措可能导致部分志愿者行为“变味”,并且作了及时的警示与说明,但是相关激励机制还是引来网络“让功利主义离志愿者更远些”的评论。

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建设银行、羊城通公司开发出“志愿者卡”。据介绍,“志愿者卡”具备银行贷记卡、捐赠、保险和羊城通功能,每张卡将印上持卡人终身唯一的志愿者号码,享受各项便利。主办方呼吁该市商业、零售、餐饮机构、保险、名胜古迹、公园、培训机构等,对“志愿者卡”提供门票免费、消费折扣优惠等,以回馈志愿者对社会的贡献。本是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的志愿服务会否因此变味?社会上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认为,每个人加入志愿者行列或多或少都有点个人的“目的”,要想促进志愿活动的发展,首先要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推广“志愿者卡”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团队,有利于促进志愿服务的推广,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也有人认为,对志愿者这个群体适当提供午餐、交通费等补助,这是志愿者组织应该做的。但“志愿者卡”附带各种优惠功能,可能会导致志愿服务物质化,造成某些人为了利益而虚假“志愿”的现象,与志愿者服务理念相悖。

志愿者到社会福利院或敬老院做志愿服务,陪老人聊天解闷,缓解独居老人们的寂寥,本是好事,某地福利院的老人们却因此而烦恼不已。因为每到周末,有时一天要来五六批志愿者,为了接待他们,老人们都感到身心疲惫。“我们的日程排得很满,下午只有半小时时间在福利院,麻烦安排好老人集中,到时我们过去拍照”。这样的叮嘱令福利院工作人员哭笑不得,究竟是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服务、精神上的慰藉还是孤寡老人们作为志愿者活动留影的背景道具,一时间让人错愕。

最近,江苏宿迁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对市民行“小善”行为进行金钱激励、积分量化考核。这项名为“治安志愿者积分考核奖励”的机制,一出台便引来无数争议。据了解,“治安计分卡”实行实名制填卡,奖励的对象为“治安志愿者”,其职责是: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敌情、社情、民情、可疑情况和违法犯罪及各类在逃人员线索;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和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等;发现治安、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迅速报警并协助保护现场等。一旦成为“治安志愿者”后,其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小善”行为(如向警方举报各种违法犯罪信息等),均可申报积分奖励,经核实后,可获得相应积分。对治安志愿者的考核,实行每月一次兑现奖励。据悉,警方制定了详细的“积分细则”,每一行为可兑换不同的积分,最低分为0.01分,最高分是100分。积分可以累积计算,每1分可换算成100元人民币。对一次性达到1分以上的事,实行一事一奖、一案一奖。

材料7:

中国的志愿服务其实是从社区开端,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参与大型活动、救灾抗灾等。到今天,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与活跃于这些大型活动和救灾现场的志愿者不同,社区志愿者需要更为长期的行动和坚持,同时它也是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的基础。令人欣喜的是,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一样,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在过去十几年中得到了超常进步。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2年里,经过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之后,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是任何常规教育和宣传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公民对公共生活的热忱与关注在最近几年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但在实践中,社区志愿服务也面临一些问题:目前志愿者队伍中,青年志愿者由团中央负责,巾帼志愿者由全国妇联负责,社区志愿者由民政部门负责,从中央到地方,志愿者队伍管理体制呈现出多头管理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较混乱,有的是实行企业管理,所得向政府纳营业税;有的采取行政管理的机制,机构的领导由所挂靠的上级部门任命;有的则采取会员制的管理方式。社区志愿者数量少,成员相对单一。比如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我国香港等地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在56%至20%之间。而中国志愿者人口不到1亿人,不到总人口的10%。在社区志愿者中,退休的老年人和青少年为主,中青年人较少。社区志愿者技能水平低、志愿服务项目领域狭窄。比如,有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致使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出现未培训就上岗、人员流失严重等情况;志愿服务项目创新能力有限,部分社区志愿者只能依托政府计划项目,创新兴趣不大。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政府行政化干预过多,志愿服务组织自主性弱。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政府习惯于把社区志愿组织当做自己的一条腿。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多都是配合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或配合社会性的大型活动开展的,以社区为本位的、日常性活动相对较少,服务持续性不长。

材料8:

根据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社区服务信托法》,美国成立了负责志愿活动的全国协调机构,目的在于培养民众的责任感,使大家紧密联系起来,并为那些对社会公益服务有所贡献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青年们积极参加对国家有利的服务活动,并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及工作技能,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机会。2008年美国国家社会服务社团公布了《美国志愿者活动》报告。报告通过对美国志愿者的地区分布特点以及志愿者人数从2002年到2007年间发生变化的统计分析,总结变化趋势和活动特点等。报告显示,在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以上的人在社区参与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总计义务工作81亿小时,创造价值1580亿美元。其特点是每年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的志愿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城成为大批志愿者的聚集地;女性志愿者人数比男性多,2007年美国女性中有29.3%参与了志愿服务,22.9%的美国男性参与了志愿服务;志愿者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关于志愿者活动未来的发展就是在招募更多志愿者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防止志愿者流失。

材料9: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志愿服务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广大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光大,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体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效率、利润,鼓励竞争,同时也注重公平、道义与爱心,市场经济不仅仅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秩序,同时也需要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与必要的社会保障。志愿者行动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要求,着眼于帮困扶贫,救急救难,有助于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建立,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

“世博会已经胜利闭幕,但是世博精神永不落幕!”我们要把世博会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充分延续到上海城市管理与建设中,贯穿于上海“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城市运行有6个方面的经验与精神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其中一项就是志愿服务令人感动。志愿者队伍、形象与品牌已经成为上海的名片、上海的骄傲,充分展现了上海的精神风貌与精神素养,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让我们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城市管理与建设、城市重大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材料10: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0年12月就从上海世博会看世界发展趋势新理念问题进行第24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经验,大力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把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信念,构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与行为规范。要大力发扬上海世博会形成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弘扬科学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理念,倡导志愿精神。

第1题

请概括“资料3—5”的主要内容。

要求:

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审题要点:

本题属于概括题,题干出现概括字样,要求中“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是概括题的常见标志,我们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条作答,作答语言简介概括。题干简单明了,资料范围明确,指定材料3、4、5。

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要求和题目思考,不难发现,这道题应该概括三个材料中的大意。答题时无须过度书写细节。另外,概括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抽象提升,尊重原文。题目要求“概括‘给定资料3~5’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分析一下这三则材料。资料3介绍了志愿服务的定义和志愿精神的四个内涵;资料4介绍了志愿服务的具体表现,列举了志愿者积极参汶川地震的救援和重建工作和北京奥运会中的事迹,体现了志愿者的作用。资料5首先介绍了志愿者在上海世博会的展现,但也揭露出有些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问题。

参考解析:

主要讲了志愿服务的:1、政策定位:建立与政府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2、内涵和实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且都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的得到体现。3、重大意义:1、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和社会核心价值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2、体现个人价值。4、现状:多数志愿者有责任感,能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少部分人存在“功利需要”目的。

第2题

“给定资料3”中科菲·安南指出“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请谈谈你对这一表述的理解。(15分)

要求:

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审题要点:

本题属于分析题,要求分析给定资料3中的一句话,那么应主要依据给定资料3来作答。需要注意的是,要求解释某句话的意思,前提一定要结合给定资料来谈,如果单凭自己的理解“就句子谈句子”,答案就会有所偏颇。该种题型近些年常考,可遵循申论的内在逻辑作答。

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要求和题目思考,不难发现,这道题应该首先明确志愿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然后剖析为何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最终提出我们应该如何实践和践行。首先,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的内涵可从给定资料3中找到出处。然后,给定资料3第三段的段首处就是题目的出处所在——“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志愿精神和联合国精神有着共同的信念,志愿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联合国精神的体现。其次,要瞻前顾后地看材料,将这句话放在整篇材料的背景下来理解,不要断章取义。材料3第三段提到“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这两句话一方面解释了志愿精神的涵义,一方面也再一次体现了联合国“服务、团结世界各国,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宗旨,体现了志愿精神和联合国精神的紧密联系。

参考解析:

1.志愿精神是指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包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精神内涵。这句话借联合国精神揭示志愿服务的精神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2.原因:这与联合国致力于推动各国平等互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原则高度一致。3.如何做:我们要靠一批批有志于公共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的服务团体和志愿者,充分发挥志愿者精神,共同推动联合国事业。

第3题

结合“给定资料”,就现阶段志愿者事业所面临困境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回答以下两个问题。(20分)2011-上海(B类)-3-AA1.志愿服务应具有哪些特征?你认为给定资料中的案例是否与志愿者服务应有的特征相符?(10分)

要求:

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200以内。

审题要点:

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要求总结志愿服务的特征,与此同时,对现阶段志愿者事业所面临困境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进而依据自己设定的志愿服务的特征做出判断,并给予论证。其实,在题干中已经告诉我们应如何答题,有点类似我们先设定标准,然后按照设定的标准去批驳评判。首先要指出志愿服务的特征。其次,说明资料6中的案例与志愿服务应有特征是否相符。本题属于对策题,题干中有“如何建立······激励机制”的字眼。要求提高志愿者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要求“分析具体”,①对策明确,②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常识性。

解题思路:

关于志愿服务的特征,可从给定资料3第二段志愿服务的定义提炼出来。“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这句话突出了志愿服务的三点特征:一是自愿性,二是非物质报酬性,三是追求公共利益,即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材料5——案例一:少部分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内涵理解不透彻,做志愿者不是从道德追求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功利需要”。材料6——案例二:某市规定在校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将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推荐研究生入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参考内容等。案例三:究竟是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服务、精神上的慰藉还是孤寡老人们作为志愿者活动留影的背景道具。案例四:公安机关对市民行“小善”行为进行金钱激励、积分量化考核。分析可知,这四种做法均是对志愿服务者提供的一种激励机制,但是该机制更多地给人一种功利性、物质化的感觉,与志愿服务的“非物质报酬性”特征有些不符。鼓励志愿者是必要的,但是激励的方式应该更加科学,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以避免某些人为了利益而虚假“志愿”的现象。根据既往对策题答题经验,解决对策题可从问题中寻找,并且通过万能八条提对策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本题第一问中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如何设计激励机制的启示。可从精神荣誉和物质奖励入手;另外,材料8——立法成立负责志愿活动的全国协调机构,培养民众的责任感,使大家紧密联系起来,并为那些对社会公益服务有所贡献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材料6——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作为高校自主招生、推荐入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也有人认为,对志愿者这个群体适当提供午餐、交通费等补助,这是志愿者组织应该做的”。这些琐碎的信息整合起来,就是我们激励提高志愿者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的具体行为。

参考解析:

一、志愿服务的特征有:自愿主动、不求物质报酬、服务社会公益事业。二、给定资料中的案例与志愿者服务应有的特征并不相符。三、理由是:①对志愿精神认识上的偏差,虽对社会不无裨益,但不能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②这很容易使志愿服务变质为一种获取名利的手段,出现类似使孤寡老人们成为“志愿者”活动道具的“虚假”志愿,损害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③政府倡导志愿精神不应从物质角度设计激励机制。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全国性的协调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好志愿者权益,宣传其形象。2.政策支持、加大投入。为志愿者组织及其服务活动提供宽松政策,提供公共午餐、交通费等基本补贴。3.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工作技能,增加发展机会。4.完善绩效考核,丰富激励形式。定期依据业绩表彰志愿者;同等条件下,在升学、竞聘等方面给予优待。5.在全社会营造志愿服务的氛围,弘扬志愿精神,肯定和尊重志愿行为。

第4题

结合“给定资料”,分析我国社会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要求:

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

审题要点:

内容方面:根据题目可短,先要概括和分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对策;同时具有条理性,对策可行。形式方面:“条理清楚”体现在答案的层次上,结合第一个要求中的答案“多多益善”的目的。“观点明确”提醒考生要总分结构,关键词前置。“对策可行”要求考生从对策的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估,合情合理合法。

解题思路:

第一步,材料分析材料5反映问题:少部分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理解不到位,为了“功利需要”。材料6反映问题:相关激励机制引来网络让功利主义的评论。材料7反映问题:志愿者管理体制呈现出多头管理。管理方式较混乱,社区志愿者数量少,成员相对单一。社区志愿者技能水平低、志愿服务项目领域狭窄。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政府行政化干预过多,志愿服务组织自主性弱。材料7反映对策: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之后,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材料8反映对策:《国家社区服务信托法》,负责志愿活动的全国协调机构,培养民众的责任感。招募更多志愿者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奖利机制,防止志愿者流失。材料9反映对策:让城市里的人都在城市管理、建设、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发扬上海世博会相信群众的作风,倡导志愿精神。第二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整理:材料5反映的志愿者思想认识不清,定位不当,对策是材料7通过在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中开展志愿者教育,材料9中的群众路线。材料6反映志愿事业功利化倾向过重,材料7中的社区志愿者技能水平低、志愿服务项目领域狭窄,缺乏统一协调。对策是材料8中的立法协调、依托社团组织统计分析、动态管理志愿者。材料7中的管理体系问题,志愿者数量少,人员单一,服务质量不高,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对策可借鉴材料8中的提供教育机会、长期激励机制,材料9中的创造环境。

参考解析:

一.问题:1、志愿精神的常规宣传教育不到位,活动不广;2、激励机制过于功利化,造成为了利益的虚假“志愿”;3、管理缺乏统一体制,管理方式混乱;4、志愿者数量少、成员单一、流失严重;5、人员培训不到位、技能水平低,服务领域狭窄;6、志愿组织的自主性、创新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二、对策: 1、要有计划地借助全国抗灾或大型活动加强志愿服务教育。要大力发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恢复志愿服务的群众自发性。2.要立法成立全国协调机构,紧密联系志愿者。3.要招募更多志愿者,并建立长效奖励机制。4.应加强培训教育,借助社团组织加强实时统计和动态管理。5.要减少政策干预,培养责任感,使民众发挥更大作用。

第5题

阅读“给定资料”,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推理,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2.观点明确,联合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字数800~1000。

审题要点:

根据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及“观点明确,分析具体”可知,此文章的重心应该是分析,而不是侧重提出对策。因此,文章内容可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2.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3.两者关系;4.联系材料中的观点和实际。

解题思路:

分析材料,结合自身知识,组织成文:材料1——“彭宇案”和“李凯强案”,反映了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之传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材料2——努力形成崇尚先进、追求崇高的浓厚氛围,形成奉献光荣,助人为乐的浓厚氛围。材料3把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材料4——“5.12”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见证了中国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时代的来临。在这次救灾重建中,中国志愿者特别是年轻人的表现,让世人看到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材料5——是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通过扎实深入的志愿服务活动,维护环境秩序,保障运营服务,营造欢乐相聚、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材料6——在此利益激励下,志愿者服务因此走调。材料7——中国的志愿服务其实是从社区开端,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参与大型活动、救灾抗灾等。到今天,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材料8——根据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社区服务信托法》,美国成立了负责志愿活动的全国协调机构,目的在于培养民众的责任感。青年们积极参加对国家有利的服务活动,并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及工作技能,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机会。材料9——志愿者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光大,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体现。

参考解析:

论我国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这种崇高性集中体现在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所凝结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之中。志愿精神不仅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互助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效率、利润,鼓励竞争,同时也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志愿者行动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要求,有助于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为了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从教育、制度、资金三方面保障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 这就需要成立全国协调机构,培养民众责任感,使大家紧密联系起来,并为那些对社会公益服务有所贡献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在招募更多志愿者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奖利机制,防止志愿者流失。志愿服务要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光大,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最近发生的“彭宇案”和“李凯强案”在许多人的价值观上种下“恶果”,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很多人都被“苦于助人”的哀怨所替代。由此造成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志愿事业帮助建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要深入宣传郭明义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要努力形成奉献光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凝聚起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倡导志愿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是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与行为规范。志愿服务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利于国家、利于社会、利于人民的高尚事业,在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我国要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和拓宽资金,促进志愿服务全民化、社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