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某地政府为理清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认清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近期召开了一个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农民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以下是该座谈会的纪录:
张秘书长:
首先我代表市政府衷心感谢各位嘉宾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生产力是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围绕如何发展农村生产力展开讨论,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陈副市长:
今年“一号文件”里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没有经济实力的话,不但会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即使搞了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张秘书长:
今天也来了一些农民朋友代表,咱们先听听农民大哥有哪些困难,建设新农村最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做些什么?
农民甲:
最近报纸上、电视里“新农村建设”喊得很响,我们农民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实惠。农民盼什么?还不是生产发展,日子越过越好嘛!这两年政府既免税又补贴,咱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但农资一个劲儿涨价却“吃掉”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希望国家快想想办法,别让农资涨价“掏走”了国家给农民的免税实惠。
农民乙:
我最盼望的就是儿子能读得起书!我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可以挣6000元左右,我妻子在家养了2头猪,种了3亩地,全家一年总收入8000元左右。几个儿子都挺有出息,大儿子考上了市医学院,可刚读了一年就花了1万多元,上不起,就退学了。二儿子考上了大庆石油学院,一开学就交了将近9000元,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又贷款5000元,才把这笔钱凑齐。这几年学费越来越贵,伙食费也贵。挣得少,花得多,没有钱真愁啊!为供孩子读书,我和妻子都穿自己缝的布鞋,平时都舍不得吃肉。政府能不能帮帮咱农民,让农民的孩子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
张秘书长:
几位农民朋友谈得都很实在,说实话,建设新农村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农民兄弟,但如何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我们要理清思路,才能对症下药。
农业部门刘处长:
建设新农村,我认为首先要实实在在,别瞎折腾。不能不顾财力贷款,搞花架子,损害农民利益。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很重视农村建设。文明村,卫生村,小康村等等常抓不懈,常说不断。但是对这些上了地方基层红头文件的所谓“农村建设工程”,农民似乎都不那么热心。早些年,南方某县搞了一个“小康村”样板就是典型。当时,一些领导为搞“整齐划一的洋楼村”,不惜巨额贷款相助,不惜以行政命令实施。然而,当新村崛起时,家家户户都欠了一屁股债。而今,这条所谓的“样板村”成了当地典型的花架子村。山西省某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建起了一批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园。然而这些示范园并未用高科技为农民带来实惠,只是凭着“高标准”而接待一批一批的参观团,以表现当地干部的“政绩”。当地农民议论此事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
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动群众一步一步实施。新农村建设肯定要依靠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他们想怎么干,他们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哪些支持,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纯粹的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刀切去办。
陈副市长:
刚才刘处长提到的把这种花瓶作为示范典型,不但不能起到试点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因为物力,财力的不公平分配,影响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妨碍了整个新农村建设大局。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新农村建设如何搞,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义。
张秘书:
是啊,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郭副主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为建设重点之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李县长:
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我们基层也清楚这一点,但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农村,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以我县而言,全县184个行政村,2004年村级集体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有51个村,20—30万元的有14个村,10—20万元的有47个村,10万元以下的有72个村。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度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多数村的经济现状不乐观。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我县属于相对发达的县,而有些欠发达地区几乎就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经济不只是0,很多都是负数,据我了解,有个乡负债达到2000万元,村级负债平均达到10万元。村干部的工资虽然是县财政发,但每月80—100元,还经常被拖欠。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某乡黄乡长:
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但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近几年农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农民之间还没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者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转移输出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受到抑制。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税,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缩小了,没有更多的增收途径。一句话,现在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和制约因素。
郑博士:
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普遍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并且由于基层管理功能薄弱,使得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农业资源不足,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农村的交通设施建设落后。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乡村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导致农业耕作成本增加。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不仅电网老旧,电压不稳,而且电价昂贵;很多自然村没自来水,部分用上自来水的自然村,由于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保证不了正常供水。这些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仅道路建设和河道清淤两项工程就需投入2.28亿元,其中通村通组公路800公里,需要资金1.2亿元,河道清淤5000多条,需要资金1.08亿元。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所以,我认为,建设新农村,没有一个长效的投入机制,基层很难找到突破口。
陈教授:
刚才李县长,郑博士和黄乡长谈的,实际就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新农村建设的巨额投资从哪里来,政府财力是否能够承受?我看了一些资料,今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万多亿左右。目前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加总,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应当说,这样的财力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最近两年农民告别皇粮国税,财政部的负责人曾表示,减少税收收入,80%左右由中央财政承担,20%左右由省级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担。此外,中央财政今年安排293亿元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扶贫开发等,安排14亿元支持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但这离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不能苛求财政包办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当然,我认为,要分清国家和政府应对什么领域进行投入,怎么与农民的辛勤劳动相结合。同时需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并适当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做到输血和造血并重,这样合力建设,数亿农民才能过上现代化生活。
刘教授: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温家宝总理曾表示,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免成果,解决当前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同时,农村综合改革应重点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乡村建立有效、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
建设新农村的新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即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人们已形成共识: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关键时期,如何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基层政权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这一点要好好研究。
郑博士:
建设新农村,我倒觉得外国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韩国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1970年开始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大规模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第二阶段是推出增加农民收入计划,第三阶段是建设重点逐步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
郭副主任:
说到经验,我们也关注国内一些好的做法。希森三和集团在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进行的农村建设,就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他们的思路就是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村企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按照这个设想,就是要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贫瘠的鲁西北变成大型的牛业基地。希森三和集团探索和实践的亮点在于,通过新村建设,将当地的农民与黄牛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践了一种崭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能够进一步形成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客观上带动广大农民增收和致富。这一做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陈教授:
说到经验,我也注意到成都的例子。他们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我们注意到,成都市推进一体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农村直接变城市形式,如川浙工业园,引入工业,农民直接变工人,成了市民;有土地流转形式,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而最值得称道的是五朵金花的典型,五朵金花处于城郊结合部,又是城市的通风口,不能够建高楼。针对这一劣势,他们对农房改造,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打造了一些景点。最后发展休闲产业,为农民增收搭起了一个增收平台。
其实,有的城市也尝试走这条路子,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为什么呢?没有结合实际。五朵金花的打造不是空想出来的,它是与市场紧密结合,与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同时,五朵金花没有搬迁农户,这又是一个显著特点。许多游客去过周庄一次,就不想去了,为什么?周庄对居民进行了大量搬迁,这一搬迁,就失去了很多无形的东西,包括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传统价值与文化的消失。五朵金花不同,打造出的风景与百姓融合在了一起,游客去了,也不只是看风景,而是将自己与风景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了立体的感觉,展现了一幅活在其中,融入其中的美好图景。
第1题
假如你作为本次座谈纪录员,请用150—200字的篇幅归纳参会人员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面临的困难。
要求:
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150—200字。
审题要点:
审题思路包括四个方面:一审题型;二审答题材料范围;三审题干问题;四审作答要求。题型为概括题;材料范围没有指定,为全部材料;题干中提到身份为座谈记录员,题干要求归纳参会人员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对“困难”的理解,可以采用同意转换的方法,理解为“问题”。故本题其实就是一道让概括归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问题的题目。
解题思路:
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审题,见上面;第二步:带着问题,从材料中,勾画有效信息。(1)陈副市长: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没有经济实力的话……问题一:要有正确执政理念;农民甲:……但农资一个劲儿涨价却“吃掉”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希望国家快想想办法,别让农资涨价“掏走”了国家给农民的免税实惠。……问题二:农资价格上涨快;农民乙:……政府能不能帮帮咱农民,让农民的孩子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问题三:农民收入少,孩子上学难、费用高。(4)农业部门刘处长……然而这些示范园并未用高科技为农民带来实惠,只是凭着“高标准”而接待一批一批的参观团,以表现当地干部的“政绩”。当地农民议论此事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问题四:当地政府形式主义严重,政绩观错误。(5)农业部门刘处长……他们想怎么干,他们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哪些支持,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纯粹的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刀切去办。……问题五:政府不顾实际,一刀切。(6)李县长:……但目前多数村的经济现状不乐观。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问题六:农村经济薄弱,无力办事。(7)某乡黄乡长:……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但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者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转移输出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受到抑制。……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缩小了,没有更多的增收途径。一句话,现在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和制约因素。问题七:农民增收困难,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低,依靠政策增收空间缩小,农业抵御风险、自然灾害能力弱。(8)郑博士:……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并且由于基层管理功能薄弱,使得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农业资源不足,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乡村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由于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保证不了正常供水。……这些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问题八: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农业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管理缺乏。第三步:同类信息合并,异类信息罗列。材料中主要可从政府、农民、农业、农村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可从此四个方面进行信息归纳。第四步:分条分点,规范作答。
参考解析: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面临困难有:地方政府缺乏正确执政理念,瞎折腾,不顾实际,一刀切现象多。农民增收困难。1、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低,依靠政策增收空间缩小;2、孩子上学难,费用高。农业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1、农业抵御风险、自然灾害能力弱;2、农业资源不足,农资价格上涨,生态环境恶化;3、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四)农村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管理缺乏。
第2题
通过所给资料分析和理解,用300—400字左右篇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解决发展农村生产力问题。
要求:
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字数300—400字。
审题要点:
这是一道对策题,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生产力。根据我们上面提到的审题的四个方面,材料范围为整个材料。另,要认真看清答题要求,对策要具体、可行,有针对性,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字数。
解题思路:
对策题的答题思路分两步:第一步:抄对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勾画材料信息,摘抄材料中已有对策。刘教授:……温家宝总理曾表示,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免成果,解决当前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农村综合改革应重点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乡村建立有效、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措施一: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变革,巩固农村税免成果;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真正由群众参与的制衡。建设新农村的新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即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人们已形成共识: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措施二: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对接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郑博士:(国外经验)……1970年开始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大规模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第二阶段是推出增加农民收入计划,第三阶段是建设重点逐步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措施三: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出增加农民收入计划,建设重点逐步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郭副主任:(国内经验)……希森三和集团在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进行的农村建设,就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他们的思路就是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村企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通过新村建设,将当地的农民与黄牛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践了一种崭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能够进一步形成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客观上带动广大农民增收和致富。……措施四: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村企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陈教授:(成都经验)他们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我们注意到,成都市推进一体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农村直接变城市形式,如川浙工业园,引入工业,农民直接变工人,成了市民;有土地流转形式,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而最值得称道的是五朵金花的典型,五朵金花处于城郊结合部,又是城市的通风口,不能够建高楼。针对这一劣势,他们对农房改造,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打造了一些景点。最后发展休闲产业,为农民增收搭起了一个增收平台。……措施五:发展城乡一体化,引入工业,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其实,有的城市也尝试走这条路子,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为什么呢?没有结合实际。五朵金花的打造不是空想出来的,它是与市场紧密结合,与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同时,五朵金花没有搬迁农户,这又是一个显著特点。许多游客去过周庄一次,就不想去了,为什么?周庄对居民进行了大量搬迁,这一搬迁,就失去了很多无形的东西,包括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传统价值与文化的消失。五朵金花不同,打造出的风景与百姓融合在了一起,游客去了,也不只是看风景,而是将自己与风景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了立体的感觉,展现了一幅活在其中,融入其中的美好图景。……措施六:新农村建设应与市场、市民生活方式紧密结合,保留传统文化价值与生活方式,形成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良性互动。第二步:依据问题,提出对策。农业部门刘处长:建设新农村,我认为首先要实实在在,别瞎折腾。不能不顾财力贷款,搞花架子,损害农民利益。……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动群众一步一步实施。新农村建设肯定要依靠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他们想怎么干,他们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哪些支持,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纯粹的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刀切去办。措施七:建设新农村,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实在在,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李县长: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我们基层也清楚这一点,但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农村,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多数村的经济现状不乐观。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措施八:要增加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可与农产品开放企业合作,共同开放建设新农村。某乡黄乡长:……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但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者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转移输出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受到抑制。……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缩小了,没有更多的增收途径。一句话,现在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和制约因素。措施九: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增派技术人员对农民技术指导。郑博士:……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并且由于基层管理功能薄弱,使得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农业资源不足,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乡村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由于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保证不了正常供水。……这些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问题八: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农业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管理缺乏。措施十:加大对农村投入,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管理,责任到人,进行专人管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大农业科研资金、人才投入,完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建设。
参考解析:
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生产力应:(一)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变革。1、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改革乡村治理结构;2、建立有效、真正由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二)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基层管理。1、责任到人,进行专人管理,从实际出发,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2、加大农业科研资金、人才投入,完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建设;3、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增派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三)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建立长效投入机制。1、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出增收计划;2、通过村企互动发展,走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四)发展城乡一体化。1、引入工业,变农民为产业工人;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五)与市场、市民生活方式紧密结合。1、保留传统文化价值与生活方式,形成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良性互动。
第3题
就给定资料反映问题,用1000—1200字篇幅,自拟题目进行论述。
要求: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
审题要点:
这是一个自拟题目的文章,要依据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展开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来自材料的主题。本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进行新农村建设,是本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题思路:
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有:陈副市长: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没有经济实力的话……问题一:执政理念不正确;(2)农民甲:……但农资一个劲儿涨价却“吃掉”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希望国家快想想办法,别让农资涨价“掏走”了国家给农民的免税实惠。……问题二:农资价格上涨快;(3)农民乙:……政府能不能帮帮咱农民,让农民的孩子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问题三:农民收入少,孩子上学难、费用高。农业部门刘处长……然而这些示范园并未用高科技为农民带来实惠,只是凭着“高标准”而接待一批一批的参观团,以表现当地干部的“政绩”。当地农民议论此事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问题四:当地政府形式主义严重,政绩观错误。农业部门刘处长……他们想怎么干,他们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哪些支持,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纯粹的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刀切去办。……问题五:政府不顾实际,一刀切。(6)李县长:……但目前多数村的经济现状不乐观。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问题六:农村经济薄弱,无力办事。某乡黄乡长:……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但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者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转移输出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受到抑制。……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缩小了,没有更多的增收途径。一句话,现在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和制约因素。问题七:农民增收困难,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低,依靠政策增收空间缩小,农业抵御风险、自然灾害能力弱。(8)郑博士:……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并且由于基层管理功能薄弱,使得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农业资源不足,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乡村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由于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保证不了正常供水。……这些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问题八: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农业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管理缺乏。依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材料中谈到的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措施,来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论点,而展开文章写作。可以从“正确的执政理念,科学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建立投入长效机制”等,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解析:
以民为本,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近期的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缺乏正确执政理念,瞎折腾,一刀切现象严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管理缺乏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让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以人为本,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以民为本,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近些年来,新农村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地方领导为了搞政绩,不惜巨资搞“整齐划一洋楼村”,不仅没有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反而出现了家家户户欠一屁股债的现象,被当地百姓称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这样的执政方式,完全与新农村建设初衷相悖。因此,应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实事求是,从百姓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农民,发动农民,从农民的意愿和实际需要出发,才能真正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民文本,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多措并举,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出现了入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是重点。首先,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其次,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采用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形式,比如租赁、农村合作社等形式,激活农村土地活力,提高农民收入。再次,以工带农,发展以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如希森三和集团的成功案例,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增加了农民收入。——以民文本,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农业投入不足,农业资源出现不足,都要求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第一,加强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第二,要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第三,要完善农村、农业投入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投入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民文本,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加强管理,完善技术服务站,开展技能培训。农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素质问题直接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管理,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首先从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始。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交流会,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其次,完善农村技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再次,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以民为本,坚持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集政府、企业、农民合力,共同努力,我相信,新农村建设一定会迎来阳光明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