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公司的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人们议论纷纷。这件事,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省政府调研室经反复调查,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整理出如下材料:

材料2: 1998年10月17日,50多岁的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市医学院法医学鉴定: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音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是,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印刷公司,便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材料3: 红星新村,位于该市的城乡接合部。近十年来,这里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新村院内的5号楼,与××印刷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相距仅18米,而且只隔一道砖墙。1997年2月,车间引进安装了四台最新设备,投产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从那以后,沉重、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

材料4: 在机器开动时,居民们多次向110报警。干警对居民们的烦恼非常同情,多次制止车间夜间作业。但干警们也表示,对此类纠纷,实在爱莫能助。一些住户,纷纷想办法搬走。其中有的还是××印刷公司的职工家属。

材料5: 大多数搬不走的居民,只好求助于环保部门,不断向区环保局反映情况。区环保局在1997年6月和1998年9月两次实地勘测,都表明噪音严重超标。于是正式向××印刷公司发出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时6时不得进行作业。

材料6: ××印刷公司很快将车间临近新村的窗户全部砌砖封闭,并提交了一份设置隔音墙的设想,但居民并不满意。他们反映噪音没有减少,车间生产还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也一直没见过建什么隔音墙,噪音仍是每夜的噩梦之源。

材料7: 1998年12月,H经抢救终于脱险,便与其爱人,向市环保局提交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处理申请书》,提出要求印刷公司依照环保法赔偿其各项损失12万元的申请。环保局做出处理决定,认定印刷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500元。但H夫妇迄今未拿到任何赔偿。

材料8: 由于不服环保局的决定,印刷公司于1999年6月首先诉诸该区法院,认为环保局的决定无事实论据,应予撤销。紧接着H夫妇也将诉讼状递到区法院,要求印刷公司赔偿各种经济损失74000元。

材料9: 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区法院于1999年10月对H一案做出一审判决:印刷公司的噪音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而噪音也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决定驳回诉讼请求。

材料10: H夫妇不服,立即上诉。他们的律师认为,区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H的脑溢血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环保局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而区法院的判决存在矛盾,不能体现法律对公民的保护。

材料11: 印刷公司请的律师认为,红星新村地处市区,抛开印刷公司来说,其他噪音有的也已超标。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印刷公司的噪音与H的疾病有直接因果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就不能让居民只从印刷公司一方找原因。该公司属国有大型企业,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材料12: H案判决时,合议庭考虑到,如果H胜诉,住在××印刷公司附近的住户会纷纷效仿,雪片般的经济赔偿要求可能会把该公司逼上绝路。该法院正受理一起小区住户状告小区内建停车场,影响他们生活的案子,H案如胜诉,市区汽车停到哪里的问题可能立即带来更大麻烦。

材料13: 自1999年10月H夫妇向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以来,又过去3个多月。市中级法院感到此案难度很大,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第1题

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要求:

审题要点:

此题题目比较简单,共包含三层含义:1.字数要求是150字;2.概括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材料主要反应了噪音污染的问题,所以如果考生仅仅将这个问题理解为常规意义上的问题,恐怕会比较狭隘,因此此题在方法上涉及到利用材料分析出一些问题,而不仅仅是概括。3.只要是概括题,同学们都要主要条理性,语言简洁性,哪怕题干中没有相关的字眼要求。

解题思路:

1、此处的问题为广义的问题,包括问题的表现,深层次的原因,以及产生的不良影响。2、材料虽然比较短,但是几乎都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展开的,所以可以直接摘抄的信息比较少,很多地方需要考生自己提炼。3、关于问题的表现几乎都是从材料中直接抽象出来的,但是深层次的原因还需要考生自己分析,不良影响在材料之中可以直接体现出来。比如表现是噪音超标影响百姓的生活身体,但深层次的原因可以推敲出,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之的不平衡。

参考解析:

噪音污染给居民生活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居民层层上诉,因为涉及利益关系复杂,事故责任主体的多样化等原因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深层次反映出城市生产建设布局不合理,环保工作不到位,无法兼顾经济利益和民生之间的关系,百姓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这将使得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不利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第2题

以省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要求:

审题要点:

此题题目比较简单,向我们传达三个信息:1.答案为对策,来自全篇材料;2.有条理,建议考生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展开,并分条撰写。3.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示考生的对策天马行空,必须是针对问题给出建议,并且是可以直接实现的建议,而不是纸上谈兵不可行,所以建议考生要将对策写得更具体一些。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考生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材料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则是一个事件的处理,而不是常规的通过问题简单推导就能解决的。涉及到的主要任务是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利益得到保障,印刷公司的噪音污染得到妥善解决。所以考生最好是按照指标到治本,轻重缓急来展开。大致顺序如下:1.H个人案例的解决,2.印刷公司的降噪措施,3.全民合理维权的引导,4,城市工业和居民区的合理规划。

参考解析:

1.建议中级人民法院充分调查H脑溢血病的原因,查看是否有其他更多因素影响,明确责任主体,一旦有了调查结果,要客观公正地审判,并监督各个赔偿者履行判定结果,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2.印刷厂引进噪声处理设施,必要时可申请政府的补贴,应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规范作业的时间,避免扰民。3.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和监督制度,如有违反处以相应数额的罚款,同时鼓励社会民众和媒体的监督,设立举报电话。4.如整改成本高于搬迁成本,必要时考虑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往郊区或人烟稀少的区域。5.为避免一个维权者带动全部居民的情绪,需合理引导和宣传维权的正常途径。6.建议市政部门在未来的城市化建设过程,合理规划,妥善处理工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3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审题要点:

1.此篇文章的主题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即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问题,或者简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2.要求进行论述,说明文章体裁为议论文。3.中心明确,要求考生立意鲜明,中心论点明确。4、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这三个关键词都是在要求考生必须有充分的论证和论据支撑全文,简要考生理论论证和举例论证结合。

解题思路:

此次文章写作的文体是议论文,所以考生在作答时考虑议论文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可以确定为合理妥善解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论据可以结合材料之中的例子和自己对这两者关系的理解。文章的主线可以确定为:1.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本应该怎么样。2.结合材料中的问题谈到现实中的两者之间的冲突。3.谈谈冲突造成的危害和解决措施。

参考解析:

在经济发展中赢得社会效益经济发展是保障,社会效益是目的,哪里有经济哪里就应该有民生,哪里有民生哪里就有和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促进,但是却在许多人的认知中,认为这是一堆博弈关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难免牺牲了百姓的根本利益。印刷公司建设到红星村居民区,就是很好的例子,诚然,印刷公司的确带动了大规模的就业,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这不仅为当地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也彰显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成果。也许,没有这些噪音污染,没有任何人有理由反对它的存在,也不会有后来一系列的诉讼和纠纷。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它和居民区仅有一墙之隔,许多人都不断忍受着来自这里的噪音污染,多次求助却治标不治本。也许他的噪音污染没有超标,那么也没有人会无端端地选择搬离居住已久的住所,另觅他处。也许它的超标,不会直接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就不会让我们看到H居民的惨痛遭遇。也许H居民的索赔之路顺畅,不用通过层层上诉就可以合理解决,就不会让我明白看是偶然的背后是必然。印刷公司地点选择的不合理背后是城市生产建设布局不合理,噪音严重超标却从未解决的背后是环保工作不到位,多次上诉不得解决是经济利益和民生之间难以协调的关系,是百姓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还是我们从根本上就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成功是为了惠及百姓的真理?经济发展,既要不断增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防范和规避经营环节的风险,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既要不断在技术上创新,稳定提升生产产量;更要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这是企业和政府共有的责任,这就需要完善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对各地区经济布局结构、发展规划进行严格审查,努力消除经济与社会失调发展的现象。社会稳定,就是要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当民众有诉求时,政府应该研民情,听民声,顺民意;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要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方式履行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协调好企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对社会管理中的各个主体明确责任,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也应该更加明晰化。培养相关部门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大局观。切实落实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按部就班,克服贪图眼前利益的狭隘眼光。当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观念意识日益多样多元多变,百姓的维权意识也是不断加强,现在不解决,积累越久越危险。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自觉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认知,明确责任,创新技术,合理定位才能有效协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才能在经济发展中赢得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