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定义判断新题型解法之一》的文章中,考生学到了关于定义判断新题型的解法--代入定义法。那接下来继续通过几道真题来巩固所学的方法。
例1、隐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隐性广告的是( )
A、电视台在转播世界杯足球比赛中场休息时播放的某知名饮品的广告;
B、某知名运动品牌赞助奥运会某国家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的领奖服;
C、某电子产品生产商赞助拍摄电影,电影放映前播放该产品广告;
D、某电视台知名女主播穿着某品牌提供的服装参加亲戚的婚礼。
解析:该定义关键词就是“隐性”和“广告”,代入选项,A和C中是显性的广告,D中不是广告,符合“隐性”和“广告”的只有B选项,故答案选B。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该定义中,如果去看定义后面的解释,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可能判断错误。但我们发现,其实该定义的关键就是在定义项上,一个是“隐性”、一个是“广告”,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选项中找一个既有“隐性”又有“广告”的就是正确的。
例2、角色过载冲突是指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冲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角色过载冲突的是:( )
A、节目主持人黄女士在主持节目的同时还接拍电影、撰写剧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觉得力不从心。
B、保险业务员张先生为人热情,经常帮助客户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很多人都找他办理保险业务,因而张先生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任务。
C、李女士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又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同时还要照顾老人,但乐观的性格和充沛的精力使她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
D、小刘是一名实验员,每天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与各种危险的化学品打交道,还要防止化学品外泄,这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解析:该定义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是“角色过载”,另一个是“冲突”。代入选项,发现A两个特征都符合,B中“超额完成任务”和C中“游刃有余”都没有冲突;D中“身心疲惫”符合“冲突”,但没有“角色过载”,故答案选A。
例3、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违反有关信用卡管理规定,采取使用的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下列行为不属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是:( )
A、刘某领取长城信用卡后一直多取少存,高额透支10万余元后外逃;
B、王某在某宾馆拾到一张万事达信用卡后,以卡主的名义在该宾馆消费5万余元;
C、秦某趁邻居不备之际,进入其家中拿走信用卡,并消费5万余元;
D、赵某利用工作之便伪造了多张信用卡,并利用这些信用卡进行高额消费。
解析:该定义的关键是“伪造”、“冒用他人”和“恶意透支”,代入选项中,A为“恶意透支”,B为“冒用他人”,D为“伪造”,只有C选项没有涉及,故答案选C。
例4、预备犯罪是指为了实行犯罪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①准备工具。任何工具只要同犯罪行为联系在-起,就成为犯罪工具。②制造条件。如谋划行动方案、勾结共同犯罪人等等。根据以上定义,下列描述未构成预备犯罪的是( )
A、刘军因为私人问题与老板积怨。-天,他遇老板外出,正巧天降暴雨,毁坏交通。刘军准备制造车祸假象,想致老板意外死亡。
B、丁某欠王老板20余万元,王老板多次索要,丁某总是躲避或拒绝。-天,有人告诉丁某,王老板正在训练”打手”,准备对付丁某。后来,丁某查证,所谓的”打手”,是王老板新招的保安。
C、梁某觊觎邻居家新买的摩托车,意欲据为己有,并悄悄准备好了-把万能钥匙,想趁邻居不在家时入室偷窃。
D、张胜扬言要杀吴天,并买了-把三棱刮刀,准备伺机行动。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为了实行犯罪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A、C、D均是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B项没有体现为实施犯罪。所以选择B选项。
代入定义法是做定义判断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当然,记住这个方法还不够,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技巧,做到胸有成竹。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需勤奋刻苦去拼,毕竟,人生能有几回搏!最后,祝广大考生朋友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hu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