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即通常所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公共科目考试于2009年11月29日结束。现今,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促使公务员考试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考碗族”。针对公务员考试的“是非争论”笔者无意探讨,本文仅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的常识判断模块对各级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示范作用加以分析,希望可以对广大考生有所启发。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的博弈
自从有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的命题专家就在“专”与“博”之间纠缠。所谓“专”就是常识判断专门考查或者重点考查某一部分的知识,例如2007年和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题考查的全部都是法律知识;所谓“博”则是法律、政治、人文、科技等均有涉及,全面考查考生的知识广度。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再次证明了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的出题方向将是“博”。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紧贴国情,时政、人文、法律、政治、科技、经济等均有涉及,几乎可以体现出均衡化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这些命题专家命题之良苦用心就是希望考生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而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背景,家事、国事、天下事均有所了解的社会人!国家公务员考试其实是各级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方向标,这也就是意味着地方公务员考试将会跟随这一发展趋势。例如,2007年和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全部为法律,2008辽宁省公务员考试也全部是法律;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全面开花、重点考查,2009年的辽宁省公务员考试也是如此。当然不仅仅是辽宁省,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基本上常识判断的考试都是朝着“博”的方向发展。
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对地方公务员考试示范作用的体现
1.紧贴时政的趋势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第一道题就是关于2008年奥运的问题,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第一个题目是关于2009年建国60周年成就的问题,第二、第三题均是涉及改革开放和建国60周年成就的问题。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命题专家们不希望考生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希望准公务员们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
这种出题模式直接地反应在许多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如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浙江省等地区尤为典型。对于时政的复习以国内为主,以国际为辅,如果是省级公务员考试则要注意“地方特色”。例如每年北京公务员考试均有多个题目涉及北京市的时政。也就是说大家在准备地方各级公务员考试时对于常识判断部分切记注意:时政+地方特色的模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