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关键
待遇不能下降,重在养老
“要保证这些人收入不降,就要完善辅助的单位年金、补偿养老金制度。如果这些单位的人员流失了,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广东环保部门下属的一家事业单位员工李明得知事业单位改革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惆怅,原本已经花白的头发,又添了几根银丝。2010年,广东省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李明所在的事业单位申请了公益一类,目前他的单位是政府财政掏钱养着,单位依然没给职工买社保,暂时还是财政负责他们养老,医疗全部是公费。李明所在单位实质意义的改革未开展,单位领导还在观望。“事业改革搞了好几年,我们单位进展不大。”李明说。
李明当年从其他单位跳槽到现在的事业单位,是希望“混”到副处级的职务,然后可以“转”为公务员。“事业单位行政级别5年内取消了,只能再拼这5年了。”李明说,他感觉广州不少事业单位还有很多人跟他一样,幸运的话,5年内可以“上岸”当公务员。“大家都在暗暗竞争。”
李明如此期待从“事业人”“转型”为公务员,是由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养老、医疗等待遇方面差别实在太大。这种差别也让事业单位职工对改革积极性不高,导致事业单位改革在一些部门难以推行。
“虽然现在我们还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还是财政掏钱的养老、公费医疗。一旦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被打包进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里面,那就不是一点点差别:处级以上干部退休金8000元一个月,而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保才2500元。”李明说。
采访中,一些专家向记者坦言,事业单位改革存在“两头热、中间冷”,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广东的事业单位改革主导单位除了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外,并没有其他政府部门在着力推进,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广东已经进行了6年的改革试点,却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还未全部完成。
“改革的原动力不足,是制约改革深化的阻碍之一,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的既得利益者对改革仍抱有迟疑或观望态度。”广东省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部分事业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不愿意改革。“在现行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 它们既提供公共服务, 同时也是主管部门利益所在。行政主管部门担心改革将使其部门利益受到损害, 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其次, 有的主管部门习惯于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担心改革带来不稳定因素。再次,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职工安于现状,担心改革后现有利益得不到保障, 保不住‘铁饭碗 ’,使改革缺乏内驱力。”这位负责人这样分析动力不足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表示,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这些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而改革的最主要方面还在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谌新民认为,改革要注意对老员工的保护,对中年人则要既保护又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不能降低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比如参公管理人员,原先退休拿退休金,如果改革后变成社保,他的收入要降很多。要保证这些人收入不降,就要完善辅助的单位年金、补偿养老金制度。处理好这些情况,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人才不流失。改革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效率,如果这些单位的人员流失了,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