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房产税
试点显效 是否具备全面推广条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明确表示,将适当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房产税改革全面推开在各方看来已是“如箭在弦”。
那么,在沪渝试点已满一年且成效初显的房产税新政是否已经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
事实上,目前各方除了对开征房产税的实施标准、细则等尚存争议外,个人住房信息不透明、不联网也是目前制约中国房产税全面推广的障碍之一。不过姜伟新日前明确表示,2012年年内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肯定会推出,第一步就是实现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住建部联网。该系统的落地,无疑将为加快房产税等房地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对于房产税的全面推行,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表示,通过征收房产税,重庆的高档房买卖大幅下降,中低档房产买卖则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好的市场导向,说明重庆为全国探索房产税是有效的。黄奇帆认为,试点一年的重庆房产税效果非常好,一年收税1亿元,缴税率达到97%,建议将房产税向全国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微博)认为,房产税目前方向是正确的。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要抓紧总结经验,然后设计其他地区的推进方案。房产税的推广从技术层面看没有障碍,最大难点是一些既得利益者的阻碍。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表示,房产税在重庆和上海试点运行效果很好,对促进当地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完善地方税体系意义重大。而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助于房产税的推开,还将推进所有税制改革
关键词四:保障房
建设力度不减 如何让保障房建设得到保障?
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政府工作报告表明,2012年全国保障房建设力度不减。
虽然仅从数字上看,新开工的保障房数量好像较上年少了,但是2012年实际在建工程量却十分巨大。而这也使得各方对保障房的建设质量和资金问题尤为关注。
对于保障房建设资金问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原主任、住建部专家委员会住房组成员张泓铭建议,应组建一个中国住房保障主力融资渠道,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住房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可以加大民间投资,另外,可以考虑把符合条件的小产权房,转化为保障房。
李稻葵则表示,保障房的建设和融资要与市场结合,与整个住房体制改革相结合。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资本市场和民营投资者投资保障房,和地方政府共同持有产权,地方政府从未来出租保障房的收入中偿还投资者。
李稻葵指出,保障房并不是各级地方政府一次性的财政开支,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资产,建设管理好,可成为政府长期持有的一个财政收入来源,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取代目前各个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得“快钱”的公共财政基础。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超在全国政协举行的 “政协委员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记者会上表示,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推进保障房的建设,老百姓关心的,一是建设、二是使用、三是管理。杨超呼吁,政府应加快保障房的立法,从根本上解决购房进入、转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保障房的建设在阳光下运作,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关键词五:房贷
定向优惠调整 如何惠及中低收入购房人?
近日,发改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今年要完善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贷款优惠政策,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政策将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优惠调整,刚性需求有望得到释放。
1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去年以来实施的更加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楼市调控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去年房贷增速连续下降,这既是房地产调控走向的一个好的表现,同时也要研究下一步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刘士余表示,今年将继续全面落实差别化住房政策,在信贷实行总量管理的前提下,各家银行对个人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宅的贷款必须予以保证。此外,利率是商业银行自主定价,中央银行设有下限,鼓励各家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基准利率和首套商品普通住宅贷款优惠利率的下限之间,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权衡定价。
不过,全国政协委员王健林认为,按照现在的贷款利率,即使全国房价平均下降20%,中等收入群众也很难得到好处,支出的成本反而会更高。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及时调整目前的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房和首次改善住房的群众,重新恢复房贷利率七折优惠。这样房地产调控才能惠及所有中等、中低和低收入群众。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食品安全监管关键要用好“重典”
- 下一篇:人大代表:推进产教融合缓解“用工荒”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