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引进、招聘人才时,都十分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比如万向集团在2004年的招聘中将优先录用技能型、经验型的人才。科龙集团的招聘虽然非常重视学历,但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
6、最近,在南京举办的一场师范毕业生招聘会上,几家重点中学不约而同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一位校长坦言:刚毕业就能做个合格教师的大学生太少了。无独有偶,上周日进行的IT毕业生招聘会也传出信息:由于学生所学与实际需要脱节,过去炙手可热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年薪已经跌到了2万元。来自南京各大职场的统计表明,有两到三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供不应求,而应届毕业生却成了就业新的“弱势群体”。一家省级外贸集团公司的人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实在是因为被缺乏起码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这些骄子们“弄怕了”。她介绍,前几年公司曾经引进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原指望能马上派上用场,不料这些国际贸易专业的科班生竟然连最简单的打单、报关等基础工作都不会做,让公司伤透了脑筋。
7、某集团董事长在回答记者有关人才引进问题时提及他们的一些教训,他说:“我们曾引进某名牌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做高级主管,尽管他在个人待遇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还是同意了。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此人的工作能力与其耀眼的学历不符。一份工作报告拟得磕磕巴巴,当希望他把报告写得完整、详尽时,他又洋洋洒洒事无巨细地写了二十多张纸。而与之相反的是,我们有位仅中专学历的高管,工作做得相当出色。这些都告诉我,引进的人是否人才,绝不能仅看‘头衔’。企业实践证明,适应岗位发展要求的人,才是人才。”
8、某高校学生处副处长介绍,该校从大一起即开设了就业指导课,除训练学生就业技巧、培养求职应试勇气外,主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她说,学校强调先“立身”而后“立业”,每年大概有87%以上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小招聘会上实现就业。
9、从学生到博导,林尚立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度过了22个年头: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9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专攻政治学理论与中国政治。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政治学系教授,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除了出差和上课,林尚立总在办公室里。孤灯长夜,与书为伴。每天深夜,还在思想海洋 中遨游的林尚立,总是极不情愿地被值班人员请出办公大楼。
林尚立对政治和政治学有着自己的看法,对社会有着深切的热爱。他认为:“学术的生命来自研究者对问题的真诚与激情,用心研究,诚实探讨,这是学术的真本色。政治学有其纯学术的一面,但它的研究不能脱离对社会的关注。只有用心去体会社会的冷暖,研究出来的学问才有价值。”
林尚立是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学生们在——起,是林尚立最快乐的事。他说自己很幸运,有许多学生。
10、2003年8月24日上午,来自全国65所高校的314名志愿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了青年志愿者第5届安捷伦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他们将奔赴全国19个省区市的53个贫困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教工作。
11、邱继宝的创业是从补鞋开始的,由于贫困,高中只读了三天的他在外面整整补了三年鞋。1982年,邱继宝贷款300元,租下了大队的三间旧房,办了一家电器仪表厂。1986年时他转产缝纫机零件,开始了他的缝纫机之路。
由于勤苦耐劳,加之有机敏的商业头脑,经过20多年不懈的追求,邱继宝的“飞跃”缝纫机
从当初的小平房走进了世界大舞台。如今,“飞跃”已在北京、日本组建了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聘请的外籍专业人员超过200人。他的个人资产也从创业时借来的300元,奇迹般地增长到10个亿,已经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老大,并成为世界缝纫机产业的一个成功典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