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9年2月,一则“房地产被列入十大振兴规划”的消息不胫而走。但最终的结果表明,这则消息其实只是一则网络流言。
网络,作为一个日显重要的信息源,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深。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信息源,又该如何用好这个信息源呢?
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3亿,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打开电脑接受邮件、浏览信息、查阅资料等等。但是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也害人不浅,让人防不胜防。
最新的例子是2009年2月中旬吵闹的“房地产列入十大振兴规划”的假消息。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股票市场的房地产板块也闻风而动。深究这一假消息的传播链条,可以看出,始作俑者还是在网络,从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成思危的采访中可以看出,成先生也是从有关网站看到这样的消息,然后在和他的学生交流中谈了自己看法,后来被媒体获知讲课内容,再复以“名人”效应传播,这是一个互相加深并影响的过程。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只剩一个行业就齐全时,无疑会引发大家的猜想,因为房地产对经济的关联度比较高,所以假消息有了传播的假设空间,而媒体的刻意找名人炒作无疑放大了这种作假倾向。而权威消息的缺乏也是假消息乘虚而入的因素。和其他产业振兴规划的报道不同的是,所谓的房地产振兴规划始终没有来自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消息,同时所有的首发报道也非来自权威主流媒体,除了成思危相关言论的报道外,还有一家媒体声称他们得到了住房和城市建设部某官员的证实。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宣传处处长侯召迅曾撰文指出,个体炮制+小众追捧+网站失察提供平台甚至直接造谣并推进传播+大众轻信盲从+广泛传播,最终形成了虚假新闻信息的舆论场。
在规范网络虚假新闻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限制了网民发表言论和发布真实新闻的的自由,那就等于“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有时候,网络上流传一条假消息也许传播面还不是很大,如果传统媒体也参与进来,降低判断采集信息的标准,势必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丧失公信力。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谈起网络虚假信息的危害,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甘肃省主委赵俊认为,网络上一些鱼龙混杂的消息,混淆视听,这会让人对社会、对现实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于相反的判断。
政协委员、民革辽宁省凤城市副主委陈德称自己经常上网,主要是发电子邮件,浏览大量的信息特别是新闻,下载相关的数据资料。但不希望上中学的女儿尽早接触网络,因为很多不健康的东西通过各种渠道发到网络上,对一些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坏。
对于网络虚假新闻,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郑福田认为,首先应该区分是否为恶意传播。他说,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说网络传播上有一点误差,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网络涉及面大,海量信息来源五花八门,包括发布信息的人所处的语境均不一样。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跟蓄意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是不一样的。蓄意的虚假信息目的就是为误导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发布信息的人与听众、受众在接受过程中不同的环境所造成的那种网络信息的变异是可以理解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