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下列对实行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 促进生产与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寻求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 为国际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37. 桥是种固定建筑物,一经造成,便屹立不动,可以千载不移,把它当作见面标志,应当是再准确不过的。《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他们之所以约定在桥下相会,就因为桥是不会动的,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
根据文意,对“桥是不会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桥不会移动,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
B. 桥在有重车疾驰、巨浪冲击时是岿然不动的
C. 桥上无车无人,只有本身重量时,它不发生变形
D. 桥小动、微动不止,但人们察觉不出桥在空间的变化
38. 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任何其他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杀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你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翅烧的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
对本段信息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
B. 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人们将海豚纳入自己的道德规范
C. 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被通过,是因为海豚的味道没有鲨鱼翅鲜美
D. 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出台后,人类又制定了针对其他动物的类似的国际公约
39.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腹部均有书写。主要是以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笔画精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已故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圈,晋唐小楷最出群。”当时写篆书款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字体清晰,六字有的大小不一,起落笔处呈尖状,“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此为宣德年款的鉴定要点。
对本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德青花的款识,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分别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腹部等处
B. 宣德青花的款识,主要模仿晋唐小楷笔法,笔法遒颈有力
C. 宣德青花也有少量篆书款识,双圈往往有深浅,字体清晰
D. 鉴定宣德年款篆书款的要点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小楷,其大小不一,起落笔处呈尖状,“大”字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
40.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 “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 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 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41.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他们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
B. 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 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 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42. 香富于“弹性”。它是主客观的结合,对立面的统一。香臭咸淡,百人百鼻,百口百味,成规难定,“僵化”不得。以菠萝蜜为例,对其肉厚味浓的瓤包,有人品为奇香,有人闻之作呕。即一家数口亦泾渭自分,殊难含糊,世间万物,无“定数”之类,何止万一!
下面就本段进行的解释有误的是()。
A. “弹性”指伸缩性 B. “僵化”指死板不灵活
C. “定数”指固定的标准 D. 三个引号都表示引用
43. 人们需要坚决维护若无充足理由没有权力毁灭其他生命这一道德和法律底线。否则,将有可能打开滥用和残害自然生命的大门。一个偷猎者丧命于野生动物口中,人们为他叹息;但如果他声称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打死了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人们仍然不能让他逃脱法律的惩罚。
对本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不维护对待自然生命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就会导致残害自然生命、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
B. 一个偷猎者有武器而不用,丧命于野生动物是值得同情的
C. 为维护对待自然生命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应惩罚声称为保护自己而打死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的偷猎者
D. 作者认为,野生动物是应该受到保护的,而偷猎者受到惩罚和丧命于野生动物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人们同情,今后更要加大打击的力度
44. 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这粗心与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A. 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B. 在科学研究中,粗心与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
C. 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具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
D. 在科学史上,具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的人是举不胜举的
45. 面向未来是教育活动自身规律所决定了的一种内在特征,它具有如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总是要表现出一种为未来社会服务的职能;第二种含义是说,在特定的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为了能在服务于未来社会需要的意义上最大程度地保证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教育活动有必要也应当首先对于相应未来社会的状况及其需要进行一番尽可能全面与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本段旨在阐述()。
A. 教育面向未来的必要性 B. 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性
C. 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性 D. 教育面向未来的紧迫性
第二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三部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