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2 16:57:59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西部网
公务员制度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据新华社消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12月29日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我国将努力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建设。尹部长还表示,除部分特殊职位外,进入中央和省级党政机关需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公务员制度建设有了新进展,固然可喜可贺。但一联想到现实中部分官员的做派,我实在忍不住,于是斗胆给尹部长提个醒。
其一,关于聘任制。考试录用、竞争上岗、考核晋升,等等,聘任制充分体现了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优点,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对此,我并无异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重人情轻人才,重显绩轻潜绩”的政治生态中,聘任制的漏洞显而易见:考试录用时,有没有关系户通过“内部渠道”,事先得到试题答案,轻松通过;竞争上岗时,有没有领导传字条打招呼,让所有的上岗关卡形同虚设,所谓的程序制度如同废纸;考核续聘时,是不是因为被聘者善于公关、懂得表现,共事一场的考官们念及交情,和交情背后的利益纠葛,手下留情……不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生活中上演过太多类似的真实版本。
因此,愚以为,聘任制也好,合同制也罢,从根本上封堵漏洞的,是其监管机制和有力的执行。如何让考官与考生毫无瓜葛,形不成利益共同体;如何让操作的方法程序时时“暴晒于阳光下”,做不成那些苟且之事;如何让只知埋头苦干、不懂跑要拉送的老实人,成为抢手的“香饽饽”,这些都需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明确各方职能与权限。特别在执行环节上,要尤其重视。这些年来,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我们从来不缺为人民谋福祉的好政策、好制度、好措施,只可惜,不少时候,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结果在执行中大打折扣者有之,置若罔闻者有之,偶有一些想干点实事的“愣头青”,也被各方阻力拽得气喘吁吁、心力交瘁。
其二,关于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尹部长强调基层经历的苦心,笔者深解其意。正如当年毛主席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一样,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形成一种良性用人导向:年轻人要扎根基层、有所作为,不能一出学校门,就进机关门,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还分不清五谷六畜。久而久之,不仅渐渐淡忘了群众利益,淡化了群众感情,更有甚者,完全遗忘人民公仆的身份,“反仆为主”,官僚主义恶性膨胀,处处以“官”自居,甚至草菅民意、欺压群众,致使党群干群关系如油水般分离、水火般不容。至于为何以两年经历为限,笔者无从考证。
前文说过,动机再纯,制度再好,在眼下中国这特殊的官场文化中,依然有一撮人,绞尽脑汁找出制度的隙缝,然后钻进去,撬开来,乐此不疲。对此,笔者对基层经历的规定有三点提醒,希望有关部门注意防范和使用。一是谨防少数人。他们能力不强、能量很强,水平不好、摆平得好,明明从未在基层呆过一天,却在应聘履历上清晰地注明:在某某基层工作三年五载,而且是最一线的地域、最艰苦的岗位。让考官见了履历,既为之感动,又产生非用不可的冲动。其实,这种胡编乱造的山寨履历,大多经不起推敲,只要考官一片公心,认真调研,是不难发现其中猫腻的。二是谨防部分人。他们人在基层、心在机关,身在百姓、心在官位。在基层呆了N年,对其工作特点、百姓疾苦,甚至连基层工作的基本流程,都未必搞得清。这种人,貌似天天铆在基层,是不折不扣的“基层通”,实则狗屁不通,只要一问一查,更好识破。三是用好个别人。他们在基层蹲的时日尽管不长,却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基层充满最原始最纯真的感情,倾注了全部心思和热血,加之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良好悟性,小小数周数月,就能把基层人事摸得“门儿清”。此类人不可多得,应该重点关注,加强培养。
毋庸讳言,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人事管理中人员不流动、结构不合理、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和逐步解决,国家人事管理模式渐趋合理,公务员管理机制日益健全,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逐渐完备。但倘若只用“一刀切”的硬办法来改革公务员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则可能有“硬伤”,既不能保证政策制度的有效执行,又不能避免有人浑水摸鱼,更不能使用好真正的栋梁之才,请制定政策的前辈们多加斟酌。
(本文来源:西部网 作者:彭华亮)
↓↓↓↓2024年省公务员考试笔面产品推荐↓↓↓↓ | |||
2024公考 面试礼包 |
2024省考 面试课程 |
2024面试 职位保护 |
2024面试 红领培优 |
相关内容推荐: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