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确实很精彩,这里理性与喧嚣并存,鲜花与板砖齐飞,硝烟与陷阱相伴。在这里,谁也说不准哪一脚会踩上舆论兴奋点。谁能想到,一个“馒头”能引发“血案”?能引得网友们分帮分派,口水四溅,板砖横飞?像“馒头”这样拿大腕作品“恶搞”一下,对他人来讲,也就是一乐儿。但如果拿涉及民众对社会、对政府、对执政党认知和评价的话题来“暴炒”一气的话,可就不可乐了。这不,那边“馒头”硝烟未散,这厢狼烟又起,一个中国公务员“超标20倍”的数字,又引发了一场新的争论。我不想争论数字的由来,像什么调查的样本具不具有代表性了,范围合理不合理了,调查机构权不权威了等,那都是教授们要研究的事情,想必是能自圆其说的。争论的太多也无聊。
其实,关于中国公务员的规模,也不是什么新话题了,以前有一个什么“官民比”已经炒得沸沸扬扬。有几组核心数字被引来引去,一些人和媒体人云亦云。有人说中国的官比是1:26,有人甚至得出了1:18的结论,那些研究者都言之凿凿,说得有要有据,有枝有蔓,反正都能自圆其说。由于舆论的放大效应,让人觉得中国的官员多得已经要把国家压塌了似的。我也不想参与争论这个数字到底是多少,因为权威部门早已经给出了数字,有关部委公布的官民比是1:197.69,与一些西方国家相差不多。在这里我只想说说我从那些研究数字和网争中看到的浮躁之风。
一是学术心态浮躁。我觉得教授也好,研究机构也好,其研究成果最终的作用在于对政府决策起积极作用,这也是他们的社会责任。但现在确实有少数人,有了研究成果仿佛不向媒体公布,不在网上炒作一下,那研究成果就不叫成果,仿佛只有发动了舆论,才能显示出“成果”。想想看,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正像有的网友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如果单凭一个指标或者只谈及一个因素就得出判断,就急吼吼地公布出来,至少在研究方法上站不住脚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二是一些人浮躁的网风。现在也怪了,总有一些人,只要一看到像“超标20倍”之类的“研究成果”就兴奋,而且是“相当、相当地”兴奋,可算找到了一块可以敲打敲打共产党的硬石头了。我就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超标了,超标了,公务员超标20倍,松花江水超标100倍,贪官超标1000倍,农民超标10000倍,超标了,超标了!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大有奔走相告之意。我始终觉得,不分析数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图一时痛快,乱发牢骚,这绝不是社会责任感。
三是浮躁的比较标准。当今一些人只要说起中国的事情就情不自禁地要和美国比较,就要拿它来作标尺,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病态了。比不过美国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不好,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等等,总而言之导出的结论就是共产党不行。其实,美国既不是西方社会的全部,也不是世界的全部,更不是一个绝对的世界标准。
不能否认,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确实存在着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一些地方和机构确实也存在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这一点政府从来没否认过,也一直在努力地进行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解决问题总是需要过程的,那种急于求成,总盼着一觉醒来我们的公务员数量和们的生活水平就能超过发达国家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而那些借题发挥,鼓噪不健康情绪的做法就更不足取。
回顾历史,中国走上发展快车道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加油鼓劲,而不是泄劲。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作为这个国度的普通一员,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浮躁。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是顺利、快速、平稳的发展。 (网友:严继中)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